据新华网杭州10月13日电(记者王定昶 黄深钢)中国第一个高度机动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急救多样化的现代急救“野战医院”即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全部组建完毕。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郑静晨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国际第二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上向记者透露说。
据了解,由国家地震局牵头,武警总医院负责组建的中国急救“野战医院”已由国家拨款500万人民币,向国内外选购了一批先进的手术器械、检测仪器等医疗设备;来自武警总医院数十个科室的40多名副主任医师和高级护士以上职称的医护人员则通过了国际SOS机构的统一培训,获得了国际灾难救援证书,所有的医护人员均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急救医生”。
郑静晨说,建成后的急救野战医院将由8个帐篷医院组成,最快可以在选址后1小时之内在灾区开展工作,每天可处理100多名伤员,同时开展两到三台外科手术,具备了全天候、各地形环境下的紧急救援能力。据了解,野战医院所有的医疗器械箱都将装备减震、防水、信号识别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必要时可以通过飞机空投,地面的救援队员可以最短时间准备就绪,对灾民进行手术等高难度的救助。
据介绍,中国组建急救“野战医院”的想法已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完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后感到更加迫切。首次出国参加国外地震救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以过硬的搜救本领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但他们在实际救援中也不断地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寻找差距。
据一位参加过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地震灾区救援行动的中国急救队员回忆,由于发生地震的伊朗巴姆地区处在沙漠地带,交通不便,当地医院也全部被摧毁,重伤员的转运工作开展异常困难,但法国、俄罗斯等国救援队由于装备了急救野战医院,就能在现场对受伤严重的伤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救助效果。
在多方努力下,2004年1月,中国急救“野战医院”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获得通过。组建后的中国急救“野战医院”将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部分,在国内外重大灾难事故的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