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国生物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我国生物药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并将出台一系列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商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我国医药产品尤其是生物药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据最新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药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今年1-5月份,出口总额达到2.01亿美元,在我国医药类出口产品中,仅排在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之后,成为第三大类出口品种;同比增长77.17%,比医药类产品出口增速高出了45个百分点。
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我国已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的良好基础与优势,并初步形成了一支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生命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在基因组测序、生物芯片、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蛋白质解析等领域的研究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目前全国已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1种生物药品投入市场,涉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血友病等疾病的6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方案和150多个生物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我国的生物与生物药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2004年全国广义生物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其中现代生物产业的产值为600多亿元,生物药产业是其中的支柱,生物和生物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扩大生物药的出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是我国生物药出口的最大市场。1-5月份,我国对美国的生物药出口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30.53%,占我国生物药出口总值的51.22%。其次是亚洲与欧洲市场,1-5月份,我国对亚洲出口4983万美元,同比增长49.66%,占我国生物药出口总值的24.73%。对亚洲的主要出口国分别是日本、印度、韩国和泰国。其中对日本的出口为1693万美元,同比增长了75.45%;对印度出口为456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9.99%;对泰国出口为382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04.01%;韩国是我国生物药上半年出口惟一出现下降的主要市场,出口值为396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4.47%。
1-5月份,我国生物药对欧洲出口达371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6.93%,占出口总值的18.41%。其中对欧洲出口的主要市场是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出口分别增长了42.49%、95.87%和33.56%;对非洲出口为544万美元,增长了9.63%;对拉丁美洲出口357万美元,增长了70.17%;对大洋洲的出口为189万美元,增长了145.10%。
我国的沿海省市是生物药出口的主要地区,排在前6位的山东、广东、江苏、天津、北京和浙江6省市的出口占到出口总值的80%。6省市今年1-5月份的出口增幅也非常大,增幅最高的浙江省同比增长了201.27%;出口额最大的是山东省,总额达到了605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08.30%;中西部地区的湖北、陕西、安徽出口增幅也比较大,陕西出口628万美元,增长717.66%;安徽出口628万美元,增长了79.83%;湖北出口675万美元,增长了37.64%。在出口企业中,
外资企业拔得头筹,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斯贝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排在出口额的前2名。
在出口品种方面,代表领先技术的治疗药和生物酶的出口占了较大的比重,增长幅度也比较大。未列名的生物治疗药出口达8433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17.44%;未列名的酶和酶制品出口为4787万美元,同比增长了81.75%。两个品种的出口额已占到生物药出口总值的75%以上。传统的人用、兽用和血制品出口额都出现了下降,人用疫苗出口额为123万美元,下降了41.67%;兽用疫苗出口额为2万美元,下降了92.46%;血制品出口额为226万美元,下降了11.36%。三类产品总计出口额为351万美元,只占到我国生物药出口总额的1.73%。纤维素和活性酵母出口有较大增长,纤维素出口额达1781万美元,同比增长了70.09%,占生物药出口总值的8.84%;活性酵母出口额为1372万美元,增长18.75%,占出口总值的6.81%。
为抓住世界生物产业迅速发展、生物科技孕育着重大突破的战略机遇,促进我国生物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我国生物药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并将出台一系列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商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我国医药产品尤其是生物药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我国的生物药产业的发展与出口都面临着较好的机遇,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仍有较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