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5-10-1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氨基头孢烷酸市场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7-ACA(氨基头孢烷酸)市场正掀起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日前,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1亿元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在河南焦作破土动工,该基地的年生产能力为1000吨7-ACA,预计2007年正式投产。
  而在此之前,已有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金翼生物制品公司、珠海联邦药业等公司纷纷上马或者扩建7-ACA项目,这逼迫该领域的龙头企业石药集团、福抗集团不得不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扩大产能。
  “我们目前的产能已经超过了1000吨。”石药集团国际市场总监李剑青告诉记者:“国内所有企业的产能加起来大概已有四五千吨。”
  据测算,2005全球7-ACA的市场需求量已经超过3000吨,而中国企业的产能就足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所以市场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李剑青认为,“再有资金投资该领域是否明智就不好说了。”
  内购外销两旺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7-ACA市场投资热潮的兴起是因为近年来该领域呈现出内购、外销两旺的局面,且仍有稳定增长的趋势,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健康元在分析自己为何要斥巨资进军7-ACA市场时指出,2003年7-ACA的全球总需求量约为2500吨,而中国市场就占了1200吨。由于环保和利润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从2000年起就逐步停止了7-ACA的生产,使得该产品自2000年初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中国凭借着较低的生产成本,完全具有成为7-ACA出口大国的可能。而且,据预测,未来5年内头孢制剂的国内市场需求将突破200亿元,头孢菌素类药品(粉针和口服制剂)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了7-ACA和头孢C的生产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头孢菌素的需求将继续增大。作为整个头孢原料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中间体,7-ACA是一个需求潜力不断增大的市场。
  事实的确如此。有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4年的三年间我国7-ACA的产量分别为868吨、1130吨、1480吨,三年的产量增长率高达30.6%。而且由于下游原料产量仍在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7-ACA的国内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
  健康网副总经理吴惠芳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国内7-ACA市场需求火爆,进口总量达到174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4%,且价格稳步攀升,由年初的88.5美元/公斤上升到6月份的94.3美元/公斤(见图1),上升比例达到6.55%。在中国抗生素市场陷入低谷的情况下,7-ACA还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2005年上半年,7-ACA国内销路一直看好,出口势头迅猛,上半年其出口总量为90.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7%。6月份石药集团的7-ACA出口量突增到21吨,其它几家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也不甘落后,鲁抗医药、福抗集团今年上半年出口7-ACA的总量分别达到11.5吨和16.5吨。7-ACA上半年的出口价格也比较乐观,在第二季度攀升到95美元/公斤之后,一直保持在94~95美元/公斤的稳定范围,预计下半年仍然会保持90美元/公斤左右的价格水平。
  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国内各企业纷纷上马或扩建7-ACA项目。健康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仅石药集团、福抗集团、鲁抗医药、哈药集团、山西威奇达5家企业的产量就达到了1326吨(见表1),增势异常迅猛,已经接近去年全年1480吨的水平。
  热度持续多久
  7-ACA之所以呈现出内购、外销两旺的局面,吴惠芳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外下游三代头孢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对7-ACA的巨大需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7-ACA的供方在产能和实际生产销售规模上目前尚没有突破下游的可消化能力,这有利于保持平衡的供需关系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由于2004年全年至今年上半年7-ACA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购买方均需现款提货,致使7-ACA的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这与国内其它的抗生素原料如青霉素工业盐、6-APA、7-ADCA持续下跌的走势完全相反。然而,随着健康元等企业斥巨资进军该领域,市场竞争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7-ACA目前的供需平衡关系是否会被打破?大家会不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从而使目前稳定的价格水平走低?
  李剑青认为应辩证地看待目前的市场需求。“头孢类抗生素的市场需求是在增长,但是其增长的速度也正在逐渐放缓。因为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情况极为严重的国家之一。WHO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许多国家正采取立法手段防止抗生素滥用,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李剑青说,“抗生素的谨慎使用是大势所趋,头孢类抗生素乃至整个抗感染药物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将会慢下来。”
  李剑青认为,目前国内7-ACA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石药集团和福抗集团,市场格局已定,其它企业很难对此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据悉,2003年石药集团7-ACA的产量为648吨,福抗集团的产量为321吨,两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5.75%。到了2004年,石药集团7-ACA的产量达到819吨,在全国的占比为65.7%,从数量上看可以说是稳居首位,而且仍有扩产的趋势。而福抗集团紧随其后,今年上半年的产量就已经达到340吨,同比增幅高达517%。
  但是这种“泼冷水”的态度并没有阻挡住新进入者的脚步。健康元在对自己的7-ACA项目做可行性分析时乐观地认为,公司计划在2年时间内完成基础建设,达产期为3年:2007年完成60%,2008年完成80%,2009年达产。按此计划,预计2007年可为公司带来不低于2532万元的净利润,而且根据达产情况,净利润还将会逐年提高。2007年项目投产后公司可获得1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
  根据这种分析,健康元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7-ACA市场都是看好的。但是业内专家预计,好景也许并没有那么长,青霉素工业盐的市场遭遇可为明证。
  “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度。当达到饱和点乃至供大于求时,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价格战就有可能发生了。”吴惠芳的判断是,近两三年内7-ACA市场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不会像青霉素工业盐产品链上的产品那样,出现饱和或者过饱和状态,从而陷入低价竞争,“但是5年之后就很难说了。”
  技术门槛待跨
  实际上,近年来已有不少企业宣称要进军7-ACA市场,但大都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原因何在?吴惠芳认为,关键在于7-ACA的技术壁垒较高。
  7-ACA目前的合成工艺包括化学裂解法和酶裂解法,国内企业大都采用的化学裂解法,国际上几家大的7-ACA生产商采用的则是酶裂解法。然而,随着全球对环保等问题的日益重视,化学裂解法存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有:(1)安全问题。7-ACA生产需要在低温条件下(-40℃~60℃)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反应,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的使用使其生产过程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由海正药业2004年春季发生的头孢车间爆炸事件可见一斑。(2)环保问题。7-ACA生产从前期头孢菌素C发酵到后期裂解合成,均要排放大量污染环境的废水、废渣和废气,其中废渣的处理需深埋,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3)成本问题。7-ACA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中有许多是价格较为昂贵的化工产品,例如丙酮、DDS和TMCS等,这些化工产品市场价格的起伏对7-ACA生产成本影响极大。另外,由于微生物发酵和深冷合成反应过程条件较为苛刻,诸如染菌、提取收率低、合成率低、结晶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均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化学裂解法的种种缺陷使得酶裂解法的优势显得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三废及环境污染较小,不需要价格昂贵的化学试剂与苛刻的深冷反应,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少,成本低。
  然而,由于国内企业不具有酶的生产能力,只能购买价格较高的进口酶,使得通过酶裂解法生产7-ACA的成本与化学裂解法相当,而酶裂解法生产的7-ACA在色泽与质量上略逊于化学裂解法,因此目前国内企业采用酶裂解法技术生产工艺的企业极少。
  健康元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拟从国外购买目前最为先进的7-ACA酶法生产技术,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酶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和环保优势。目前,该公司在进行了2000多次小试的基础上,已成功采用该种酶进行了中试生产,从目前的进展情况分析,新型酶的开发较好地解决了旧酶法技术生产7-ACA在质量、色泽上略逊于化学裂解法的问题。但健康元以保密为由没有透露拟从哪里购买酶法生产技术。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石药集团、山西威奇达等公司目前也均在从事酶法生产7-ACA的研究与中试。毕竟酶裂解法优势明显,将成为7-ACA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谁抢占了技术制高点,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吴惠芳认为,7-ACA的生产技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市场的过度开发,因为7-ACA本身的质量与合成下游头孢类药物无论是在得率还是在稳定性等理化性质方面都有密切关系。目前,国内有一些企业为了生产出口型三代头孢产品,往往要从法国、意大利购买利用酶法技术生产的品质更好的7-ACA原料,以保证产品质量,利于出口。这对国内的7-ACA生产商来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英乳腺癌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
下一篇:抗肿瘤中药研发获新进展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