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医疗卫生服务规模、服务条件、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总体上看,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应该看到,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卫生发展、特别是农村和社区卫生滞后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在农村和基层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是我国正面临着疾病谱的快速转变,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存在严重威胁,原有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数不断增加,疾病预防控制面临巨大挑战。
三是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不适应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四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不正之风未能及时纠正,导致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广大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
让社会各界期盼不已的新一轮医改方案终于初现端倪。11月12日,卫生部办公厅专家透露,全国医疗改革试点工作拟在明年初展开,医改以基本医疗系统覆盖90%的人群,并为其至少负担一半的医疗费用为整体目标。同时,还确立了我国医疗改革在政策选择上遵循先农村后城市、先急后缓等五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