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胶囊剂型在我国从无到有,直至今天成为广泛应用的剂型之一,我国空心胶囊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也为制药行业的配套做出了很大贡献。”日前,在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刚刚投入使用的工业园区,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张世德无限感慨。
20多年的发展使空心胶囊行业有了全新的面貌,但同时,由于市场、政策、企业自身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行业在新的发展时期悄然裂变。
我国的机制硬胶囊(即全自动生产线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全国只有4家企业从国外购买了共十几条全自动生产线。青岛益青公司和广州药品包装材料厂各有4条,北京第三制药厂(紫竹药业)有3条,广西玉林玉药胶囊有限公司有两条。这4家企业生产出了较早一批符合药业生产的机制硬胶囊,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青岛胶囊产品问世的第二年,合资企业苏州胶囊有限公司也开始投产了。如今我国已有全自动生产线200多条,年产量达1000亿粒。“目前我国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到了120多家,其中包括半自动胶囊和机制胶囊生产企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梁祖江告诉记者。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众多企业的生产条件在不断改善,包头市金兴药用胶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说:“当年我们建厂时众多业内人士去参观,对厂房设施、设备赞誉有加,几年过去,如今觉得也不过如此了。再看现在人家新建的工厂,真是觉得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目前,许多新建或扩建企业按照GMP设计建造的厂房设施及购进的设备都非常先进,像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和青岛益青胶囊公司都在新建厂房中采用了轻钢结构。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目前有好几家企业的植物胶囊研制进展顺利,估计明年会有不少企业进行该类胶囊的注册上市工作。
目前辉瑞胶囊已占全球市场的40%以上,这样的规模经济对一个企业是比较危险的,这个顶尖比例已达到了“红色警戒线”,再发展下去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危机。“这对国内有实力的胶囊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扩大市场的机遇。”另外,近年来业内一直在呼吁有关主管部门尽快推行GMP管理。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国家实施GMP,除了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效应必定是行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弘指出,当年制药业推行GMP时,许多大输液企业以为GMP门槛会把一些企业挡在门外,市场会出现新的机遇,于是纷纷借机扩产,结果导致产品严重过剩。如果空心胶囊业亦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行业格局将不是今天的样子。除却阳光下的竞争,胶囊业内还有一股暗流,即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而不顾老百姓用药安全,有些胶囊企业采用劣质明胶为原料生产空心胶囊,而有些药厂为了降低成本,明知道不安全,还是会选用这些劣质空心胶囊。但业内人士坚信不重视百姓用药安全,不重视技术创新,一些只图节约成本,获取利益的企业早晚会被淘汰出局,未来市场属于创新型企业,属于把百姓的生命健康和用药安全放在首位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