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缓解农民的医疗困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十年前,合作医疗制度曾在中国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约85%的农民享受了合作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在当时并不是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目前,合作医疗重返农村已近三年,试点效果如何?农村医疗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望新闻周刊》走访了安徽、浙江、四川和河南等地区。
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并不复杂。按照大多数地区最初的试点政策,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每年国家出1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出10元、农民自己出10元组成基金,在农民生大病时给予适当比例的报销。
李志强是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的农民,家住大别山腹地,距县城四十多公里。在村里,李家算是比较富裕的,每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尽管如此,一万元左右的手术费对她来说还是难以负担。“如果没有合作医疗,我可能还不会去医院。”李志强是金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第一个受益者,报销了3060元,几乎相当于李家全年的收入。
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覆盖2.25亿农民,其中有1.6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全国共补偿参合农民1.19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50.38亿元。
四川省彭山县黄丰镇卫生院院长罗会强说,农村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很少或没有医学院校毕业的高素质医疗人员,另一方面又因为穷乡僻壤经常拖欠工资,正规院校毕业生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所以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患者少,收入少,制约了发展。
四川省都江堰市委书记张宁生告诉记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后,全市医疗机构条件得到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发展活力增强,县乡医疗机构门诊、住院人次、住院床日和业务收入均有增长。
都江堰市沿江卫生站是由四个村卫生站组成的中心站,9名医护人员负责四个行政村4500农民的卫生工作。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4个站一年的门诊量不到2000人次,年总收入不到5万元;现在,不但有50多万元的年收入,乡卫生院还为每个医护人员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去年的门诊量超过4万人次。站长高富贵说,由于我们设施齐全服务好药价低,周围的农民都到这里看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继大包干、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一种新探索。所以,这项政策一出台,就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河南省新乡市委书记连维良说。
在河南卫辉市记者见到不少来报销药费的农民。八里沟乡农民李合群高兴地说:“这几年,中央越来越关心农民的事了。种地不要钱,良种有补贴,现在看病也能按比例报销,好事一个接一个。听说明年中央再给每个农民增加10块钱的补贴,俺真是打心眼里感激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