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调查发现,每10名美国人中有7名认为如今的制药行业“将利润的重要性置于民众的健康之上”。与这个令制药行业十分尴尬结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7年的另一个调查研究发现,80%的美国民众认为制药巨头正在为公众从事有益的工作。
的确,自1997年以来,美国的制药产业一直经历着辉煌的两位数增长率的黄金期。然而,正所谓“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正当处方药的开支增长速度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美国医疗费用中增速最快的开支部分时,整个美国制药业的声誉和社会形象也降至了冰点。
毫无疑问,社会公众形象下降对每一个制药企业而言绝非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民意的变化很可能会影响政府,使政府加大对医药产业的干预。最近的民意调查中,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政府应该干预药价,即便这种干预可能会削弱整个医药产业创造研发新药的能力。
努力改变形象
在这一方面,美国研发性制药企业协会(PhRMA)或许具有最大的发言权。该协会由美国各大制药巨头组成,是保护美国制药行业利益的最大组织和游说机构。在PhRM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比利?陶金看来,在过去的几年里,制药行业在公众工作方面的表现的确显得差强人意。整个产业界减少了与病人的接触和交流,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医药广告。而这一切恰好是在1997年美国FDA放松对处方药广告的管制开始的。
由此,陶金自其上任开始就一直试图加强整个产业界和病人的联系,尽力弥补彼此之间的鸿沟。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今年1月开始生效的制药行业广告自律行为指南的实施。该指南要求每个药品广告都应更具教育意义,并提示公众要对药品安全性与副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
然而,广告自律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即便病人通过电视广告宣传明白某种药物能使自己恢复健康,但却可能因为没有经济承受能力而放弃使用。一旦这种尴尬情形出现,制药行业很可能因高药价问题而“得罪”病人,进而自毁声誉。
有鉴于此,目前PhRMA已经启动了一项全国性的处方药补助合作计划。虽然陶金没有明确这项计划的资金来自何处,但这项工作已经显得卓有成效--1600万名低收入的美国病人通过各种公共或私人计划接受了免费或几乎免费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