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6-03-27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卫生部药品招标采购改革牵动药企目光

3月21日,国家卫生部召集国内相关医药行业协会以及12家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代表就我国医院药品招标制度进行研讨。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到,卫生部为保证各方意见的平等,邀请的12家企业代表分别是6家国内企业和6家跨国企业,希望了解各协会和制药企业对目前招标采购的看法并收集各方声音。

  “挂网”仍是美好设想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于药品招标采购的讨论,不但引起了学术界会同相关行业组织对这一话题的共同探讨,卫生部以及各地方政府也加紧在医院药品招标问题上的研究与改革。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是否能够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业界的热切期盼。

  据参加研讨的相关人士介绍,会议期间,参会企业代表提出了很多有关目前招标采购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标后二次异价的问题。该人士表示,我国卫生部制定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集中招标采购来规范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模式。使公立医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接轨的采购程序。然而,“企业产品中标以后又允许医院二次定价,这显然完全违反了这一制度制订的初衷。”

  对于网上招标的现实情况,各方争议也比较大。该人士介绍说,“挂网”本来是一种很好的销售模式,也是未来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招标活动中的很多中间环节,对于降低药品价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作为保证,很多细节问题仍无法解决。“由于网上招标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因此,招标产品没有任何的委托授权,也出现了很多虚假的价格在网上公布。”该人士说。

  此外,广东省制订药品招标基准价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此次会议中,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就此问题与卫生部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

  提高门槛按照基准价招标

  据记者了解,一些地区已经纷纷开始对招标采购进行改革。一方面,希望通过改革为我国医院招标采购制度的完善进行试点工作,另一方面,也希望解决当地在医院招标采购活动中出现的纠纷,尽快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由于目前仅仅是各地的试点工作,因此,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并引起了众多原本极力支持改革的制药企业也不得不站出来为自身利益“大声疾呼”。

  广东省于今年开始进行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的改革试点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据了解,广东省有关部门为控制医院招标采购的价格,给竞标药品设定“基准价格”。根据这一规定,参加招标的产品按照60扣、75扣的价格进行招标。这一“门槛”把众多的品牌药企业排除到门外。

  据参加了广东省医院招标采购的一家外资企业的商务经理介绍,此次广东省招标第一次“出局”的产品有五百多个,其中大部分都是国内具有较大规模企业的品牌产品,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占了一半左右。因此,广东新一轮的药品招标在业内引起了很大震动。

  据其介绍,不论是国内外企业所拥有的品牌产品,企业在该产品上都必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因此,这些产品本身的成本也会很高。如果按照60扣、75扣的基准价格参加招标,企业的成本都无法收回。此外,即使最终中标,还要进行医院的二次异价,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企业哪个品牌产品中标,哪个产品死掉。

  已经有消息称,该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各企业也在积极的与广东省的招标中介公司和省招标办进行交涉。“品牌企业用于市场推广的费用已经很高了,没有那么大的降价空间。如果真地按照基准价的标准进行招标动,毫无疑问,我们这些品牌药生产企业将被排除在招标的行列之中。”该商务经理向记者介绍。

上一篇:预防婴幼儿中耳炎有疫苗
下一篇:仿制药受限 专业医药研发企业面临挑战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