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6-04-26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整体状况研究不足 制药行业受困医改

“由于医疗卫生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在药品降价面前,国内制药行业利润大幅度降低,而解决看病贵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顾问俞观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也认为,制药行业和医疗卫生行业改革不联动,制药行业早已市场化,而医疗卫生机构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相关部门由于对医药行业整体状况研究不足,出台了一些不合适的政策。这种情况不仅制约了医药企业发展,使行业的运营质量和创新能力令人担忧,而且很多企业面临生存问题。

  制药行业生存堪忧

  最近,制药企业、医药协会和相关主管部门的一项调研显示:国内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近2/3面临着生存危机!

  据了解,1995年,医药工业占GDP的比重是2%,2005年为4%,十年翻了一番,工业销售收入以平均15%的速度递增,达到3000亿元,但利润逐年下滑,医药生产利润率降到了5%,商业利润降到5‰。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西方发达国家为15%-25%),且有限的经费大都投入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2002年SFDA批准仿制药不到1500个,2003年就猛增到6000余个,2004年达上万个,直接造成行业内的低价竞争。

  “目前,一方面是水、电等资源价格上涨,造成制药行业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在整个医药环节,制药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导致大型制药企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研发投入。”俞观文表示。

  据了解,由于长期延续“以药补医”的经济政策,加上流通领域的不正之风和愈演愈烈的医生回扣,致使制药工业在正常的药品交易过程中失去话语权,医院平均回款天数超过180天,全国的医院无偿占有工业销售资金(2000亿元)达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制药工业的正常运转。

  目前,政府希望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来解决看病贵问题,但从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而制药企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的药价指数逐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的数据,2001年药价指数下降1.5%,2002年下降了3.5%,2003年下降了1.7%,2004年下降了3.6%。但是,卫生系统综合医院的人均门诊费和住院费却每年平均增长了8.2%和8.6%。近8年来,全国医院的人均门诊费和住院费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远远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制药行业受困医改

  早在2001年,我国就开始了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三项改革(简称“三医联动”)。但“三医联动”似乎并不理想。目前,药品流通环节的暗箱操作依然严重,老百姓依然觉得看病贵,而国内的制药行业却面临利润下滑和创新能力不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认为,全球制药行业都是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而在我国,制药企业却利润低下,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制药最大的成本是研发,我们很多药都不存在研发的空间。现在市场的分割是非常厉害的,政府缺乏一个统一的政策。”

  为落实“十一五”规划,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中央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制药行业受困医改的局面正在改善,但改革措施仍然不到位,存在政出多门现象。涉及医药产业管理职能的部门依然较多,药品的定价、招标采购、安全监管、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而各部门往往站在部门和局部利益角度考虑问题,易导致医药产业政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有关专家认为,“三医联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保障系统,无论是整顿垄断药品市场的医院,还是流通环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上游制药工业的发展,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之前,对我国制药工业生存现状及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

上一篇:阿斯利康扩大在华投资 被迫调整OTC战略
下一篇:吉林-四川联动发展中药现代科技产业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