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在我们的药品采购中比重很大。四川种了很多吧,但好像没有成药生产?”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专家宋晓兵在联合国采购说明会上的一个提问。
而事实上,作为青蒿主产区之一,我省不少医药企业从事青蒿素生产,已经形成特色产业。
这个信息为什么没有被联合国全球最大买家之一准确掌握?我省经贸官员认为,一,相关企业没有与联合国采购机构建立沟通与贸易渠道;二,产品质量达不到采购标准。
中国成为采购重心联合国难民署高级采购专员阿加多.盖坦雷称,每年联合国在全球采购上万种商品和服务,金额多达60亿美元。
尽管这些商品中有许多“中国制造”,但中国企业获得的联合国采购合同只有1%。盖坦雷和宋晓兵指出,原因之一是许多中国产品被第三国转卖,比如,难民署从法国采购的一批摩托车产自重庆。其二,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被他国掌握,中国只是加工厂。
采购专家估计,如果这些商品能够从中国直接采购,成本可望降低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与更多的中国企业建立供求关系,是联合国采购司正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盖坦雷还透露,联合国有可能在华建设区域仓储中心,这将直接拉动当地采购量的上升。
四川商品有潜力在联合国的采购清单中不乏“四川造”,比如长虹的电视机、自贡的碘盐。四川的不锈钢和塑料制品的质量,更令盖坦雷赞不绝口。此次入川,除了参加西博会,他还带来百万美元的采购清单,20余家川企已进入报价阶段。
难民署需要的商品包括汽车、毛毯、厨具、帐篷、药品、轮胎、计算机等。儿童基金会需要疫苗、文体用品、医疗设备、教育用品、水处理设备、衣被等用品。
“物有所值”是专家们一再提到的采购原则。采购商品时,他们首先看产品质量,其次考察技术指标,然后考虑包括运输费用在内的价格因素,最后看售后服务。在品质接近的情况下,“价格是决定因素”。在这一点上,价廉物美的“四川造”有竞争力。
与联合国做生意并不难在专家们看来,中国企业获得的订单少,信息不畅是重要原因。
联合国有一个供货商名单,采购项目都向名单中的供货商发出招标邀请。要进入这个名单并不复杂,在联合国官方网站上就可以下载注册表格,通过电子邮件与采购机构取得联系。如果企业的生产条件符合相关要求,就将进入供货商名单。
“没想到和联合国做生意这么简单!”绵阳启林模具的营销经理胥蓉说。
宋晓兵给希望成为联合国供货商的企业若干建议:要时刻关注联合国网站,所有采购信息都会及时上网公布;要及时应标,对联合国的招标要求无论竞标与否都应回复,3次无回音就将被取消资格;投标时要善于提供招标产品规格之外的备案,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产品必须达到相当的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