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在我国医院市场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益平稳上升的一大品种。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疾病治疗意识的提高,临床中的非保守性手术治疗方式越来越普遍,从而推动了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从近几年全国市场看,年平均增长率一直在15%以上,而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所用的人血白蛋白也以同样的增长率稳步上升,使人血白蛋白这个品种多年居于畅销药品前5位之内,是仅随着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三大领先药物之后,成为医药市场上的亮点的药物。
多种因素带动增长
医疗应用领域的扩大是近年来推动人血白蛋白类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人血白蛋白在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治疗因失血、创伤、烧伤、整形外科手术及脑拐伤、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肾水肿等恶性病变不可缺少的药物,而且在抗肿瘤及免疫治疗中也具有极大的需求。
我国血浆蛋白制品行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市场需求日趋旺盛的拉动下有着广阔的市场,导致了许多企业涉足血制品这个领域。在当前国内血液制品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增的走势下,达到了30多亿元的规模。其中,人血白蛋白类药物占据了主要份额。我国治疗常用的人血白蛋白药品中主要有注射液、冻干粉针剂、实验用冻干人血白蛋白试剂等品种,这些剂型均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多年来医院中的畅销品种,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排行榜上,曾连续7年稳居第2位。2002-2005年间,该品种的市场综合年增长率达到17%。依此增长趋势,预计2006年的人血白蛋白类药物市场份额将超过40亿元,从国内各地区用量分布看,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四地区仍将占据着60%以上的份额。
中国血浆蛋白制品行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而且发展很快,1993年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将人血白蛋白生产技术引入我国,并获得国家药品主管部门核准后投入生产,以商品名“安普莱士”上市销售。随后,美国、西班牙、奥地利、瑞士、德国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也相继进入我国市场。
多年来,我国血制品行业曾处于品种单一、工艺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的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也表现出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特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血液制品工业不断发展和新工艺的推广下,使血液制品成为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而真正的起步阶段是在90年代后期,1996年1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国内企业于1994年后先后研制开发成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天坛生物制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等7家企业获得生产批件,2000年以前批准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定点厂为30家,1999年~2004年这些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已通过GMP认证。迄今为止,涉足这一品种的生产厂商已达到了38家。国内人血白蛋白生产所用的血浆源于经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献血者,所有的献血员在采浆点接受自动采浆机采浆前必须经检验合格,血浆采集站按照国家卫生部批准,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采浆。血浆在血站经过初筛并检测后,采用两步病毒灭活工艺,使产品的各项安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原料血浆投料约4000吨左右,生产人血白蛋白约120吨左右。随着与国际医药市场的逐渐融合,正在受到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的密切关注,这对中国血浆蛋白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起到了推动作用。(200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