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研究”,通过卫生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该研究实现了全国范围内中药材产地的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是一项跨学科的重大创新技术方法学的研究。由王永炎院士、肖培根院士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为国内领先并在中药专业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对国家支持“三农”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据悉,该研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方法研究基础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药材集团公司、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课题组针对中药材种类多、特性各异、地理分布区域复杂的特点,首先建立了气候因子数据库,该库是基于全国气象站点30年(1971年?2000年)地面气象数据计算所得的按栅格数据(1km2)及衍生数据,包括6个气象因子---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数据库为1∶400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至土壤亚类的数据;1∶100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同时将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转化为空间数据。以4个数据库为后台支撑,采用栅格聚类方法计算产地间的生态相似性;选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开发平台,开发出了能对中药材产地适宜性进行定量、空间化、多生态因子、多统计方法快速分析的系统(TCMGIS?I)。将该系统应用于不同分布区人参、甘草、西洋参、黄芪、暗紫贝母、浙贝母、三七、附子、川芎等20余种药材的产地适宜性.,得到了能有效指导各药材产地布局的分析结果。
研究先后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药材扶持专项“道地药材产地适宜性数值区划”、北京市科技项目“北京地区中药材种植的区划研究”等的支持。 (200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