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6-09-11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国际制药分工给中国药企带来发展新机遇

跨国制药巨头默克的外部合作研究部副总裁古德博士(Dr.Gould)日前正在中国考察,希望能找到新的研发合作伙伴。据了解,默克超过95亿美元或者说44%的销售额来源于联合开发产品和专利产品。不久前,默克(中国)与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把全球领先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应用于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开发和研究。

在熟悉中、印两国制药业的古德博士看来,中国制药业与印度制药业相似的地方很多:两国制药业发展速度都比较快,在吸引外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都在与国际接轨。

目前,由于信息化带来的全球性研发的兴起,跨国制药巨头把其研发工作逐步地向低成本地区分包,这给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带来了机遇。但与印度制药业相比,中国制药业国际化的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之下,探索并实践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是关系到中国制药业生死存亡的核心课题。”北京制药集团董事长卫华诚认为。

国际化分工给中国制药业带来机会

9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分析了目前国际制药业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国际医药集团在充分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重新定位、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为了节省药品研发支出,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推动本土化发展,跨国制药企业将研发网络进一步扩大到临床资源丰富、科研基础较好的发展中国家,研发外包比重不断提高。据预测,2005年全球制药业研发外包市场达到163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3%。

由于发达国家环保费用高,生产传统的原料药已无优势。因此,跨国制药企业逐步将原料药生产转移到环保要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全球制药业生产制造外包市场规模已达30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11%。(2006-09-11)

上一篇:我国中药出口欧洲势头强劲
下一篇:国家药监局:准字号药品“不等于没问题”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