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模式”呼声较高,或许是因为目前的医改方案所透露出的预防为主、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三个特征与“美国模式”截然不同。
事实上,我国的医改需要的不是“英国模式”,也不是“美国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中国模式”。中国的医改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医改过程中可以借鉴、利用有益的模式,但终究要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医改当然要对症下药,而目前关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病根,各方已经形成共识:从需求方看,目前绝大多数人看病还是自己付费,仅有小部分人群享有较高的医疗保障水平。所以,医改的方向是提高政府的支付比例,体现医疗公平。
从提供方看,我国的公立医院太多,并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的情况。改革的方向是回归医院的“公益性”。但是,通过怎样的步骤实行改革,改变医院泛市场化的状况,目前从现有的文件中还没有看到相应的信息。
我国的医改需要两个时间表:一个是提高政府支付比例的时间表;另一个是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时间表。(200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