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美药学制剂研发高级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由于口服固体制剂的剂型品种最为丰富、临床用药最为方便,长期以来,其一直占据着国际用药主流剂型地位。此次研讨会后,记者采访了在口服缓控释制剂、液体制剂及苦味掩盖技术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的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梁元教授,他介绍了当前口服固体制剂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的热点,并表示,口服固体制剂研究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成熟的经验,但仍存在可进一步向纵深拓展的空间,需要我们再接再厉。
国内外进展不断
郑梁元教授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医疗用药需求的多样化,口服固体制剂也在日益发展的药学技术推动下发生着悄悄变化。这些变化除了表现在内在质量的提高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外观的多彩,从形状(如异形片)、色彩(如彩色片、彩色胶囊)到精美包装,通过视觉艺术对其加以丰富和改善,目的是为了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亲和力,从而提高其对用药的依从性。其次是释药形式及功能的多样,改变了原来普通片剂及普通胶囊的单一性,根据医疗要求、药物性质以及针对性人群的需要,制备成方便患者服用的分散片、口崩片、咀嚼片、泡腾片等;根据药物在体内环境中的不同要求,不仅研制出了防止胃酸破坏的肠溶片、肠溶胶囊,还出现了结肠定位片及结肠定位释放的胶囊,以及定时脉冲释放的制剂以适应时辰药理学的需要。第三是药效得到提高,在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同时,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度,并尽可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如缓控释制剂朝着24小时释放、1日1次服药的方向发展,并且对药物的选择也有所突破;半衰期过短或较长的药物被研发成缓控释制剂;药理作用强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也被研制成缓控释制剂。
近年来,我国口服药物缓控释技术的发展较快,口服定速释放技术则是其中之一。郑教授一一举例说明:渗透泵是较早研发的一种零级释放控释技术;膜控技术可使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由于药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成功,采用某些亲水胶作为骨架材料亦能使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达到缓控释给药的目的,大大方便了产业化的实施,也降低了药物的生产成本;小片或微片胶囊、包心缓释片、多层缓释片等是利用不同性质的药用复合材料制成复合包衣膜,也可达到定速或定位释放的目的。
郑梁元教授认为,从根本上说,当前口服固体制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高效能、高质量的药用辅料,包括新型高分子材料取得飞速发展;对药物本身的研究不断深入,获得了尽可能多的表征药物特性的全部信息;多学科、多技术不断应用于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从而使药物制剂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出现,药品的性能也日益提高完善。
谈到目前口服固体制剂研究的热点,郑梁元教授认为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他对此进行了介绍。
第一个热点,他认为是长效、低毒口服固体制剂的研究。这类制剂可做到1次/日给药,增加用药依从性,服用方便,减低毒副作用,并最大限度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度。
第二个热点是研究速效口服固体制剂,包括速崩、速溶及快速吸收,目的在于迅速发挥疗效。
第三个热点是针对性掩味,即掩盖异味的研究,注重色、香、味,使用药人群,尤其是儿童乐于服用。
接着,他谈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在消化道易被蛋白酶水解而破坏,且对肠道生物膜亲和性很差,不易吸收,故目前多为注射给药,给患者使用带来不便和极大痛苦。因此,蛋白质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研究也就成了第四个热点。
第五个热点是口服固体制剂增效的研究。这个领域的研究是对难溶性、溶解度小及难以通过生物膜的药物进行攻关,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定时、定位、定速释放,包括口服自改乳制剂、口服脂质体、定时脉冲释放制剂、结肠定位胶囊(片)。
新型高性能辅料包括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是第六个研究热点。目前应用于各种剂型的材料包括薄膜包衣材料、药物载体材料、固体分散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速释制剂材料、凝胶材料、透皮吸收材料等有几十种类型上千个品种。
最后一个热点则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再保护。他认为,这对于药物研发包括制剂研发是必须的,也是丰常重要的。(200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