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药谷都是在2000年以后建立的,建设时间短,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生物制药品种少、中药产品重复多等问题,缺乏真正具有效益的产品。而另一方面,国内药谷在总体上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管理和布局规划,各药谷之间缺乏战略上的筹划和信息上的沟通,造成产业领域重叠、低水平竞争、资源争夺激烈等情况。为了促进生物产业的集聚和跨越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全国布点建设若干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深圳高交会前夕,广州生物医药界迎来了一个令他们兴奋的消息:日前,广州市正式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正式将广州生物产业基地纳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布局,并计划将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这是一件好事,对广州来说,政府将更加关注并给予生物医药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能让外界更了解广州生物医药研究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表示。而让这些本土研究人士欣喜的同时,如何建立有特色的基地成为他们关注的命题。(200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