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药物耐药性结核病是对标准药物治疗不作出反应的一种结核病形式。20世纪90年代,全球开始发现对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在内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病例;2000年发现了广泛耐药性结核病例。目前,多药物耐药性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蔓延趋势,且愈演愈烈。它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调查的所有109个国家中几乎都存在。近两年来尽管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未再上升,但多药耐药性结核病发病率仍在攀升。
据估计,我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0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耐药是我国未来结核病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结核病患者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由于多药耐药性结核诊断复杂、治疗周期长、治疗药物多、药品费用昂贵,所以治愈率低。如果出现极度耐药性结核病(XDR-TB,对所有抗结核药物均耐药的结核菌)则后果更为可怕。
为什么多药耐药性结核病会在全世界流行?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的数据为什么如此严峻?笔者认为,首先是WHO关于结核病用药的政策没有全面落实,临床用药不规范是造成多药物耐药性结核病流行(MDR)的重要因素。
“任何治疗结核病患者的医生都正承担着重要的公共健康责任”这一WHO的精神没有普遍被我国临床大夫接受是造成用药随意的主要因素。一些医生只对单个患者负责,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及缺乏对整个社会结防工作的责任感,从而导致了一些医生为了尽快减轻症状或者为了经济利益不坚持使用一线药而直接使用二线药甚至使用其他抗生素。在普通医院发现与诊治的一些患者不能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将其纳入结防控制网进行规范治疗,许多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断药、单一用药等因素致使MDR发生率高。要有效地杜绝这些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是推广使用WHO推荐的标准固定剂量复合(FDC)制剂以防止临床用药混乱,尤其是在对患结核病的患者的初始治疗中,强调首先使用WHO的用药方案致关重要。(200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