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和被并购的角色转换在医药界轮番上演。正如华源、三九、云药,如今又面临新的重组,只不过,在这一轮重组中,它们成了别人的重组对象。 华源:危机倒逼 近几个月来,种种消息显示,在破产危机的倒逼下,华源正在加速重组的步伐。 6月18日,ST源药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拟将持有的41.09%股份,转让给广东东莞市方达集团有限公司或其关联方。据悉,此次ST源药被正式推上重组通道,华源系其他上市公司的重组也在加速实施。根据华润内部的整合计划,ST源发(华源发展)将被卖掉,收回现金,ST华源(华源股份)则进行内部重组。 华润集团接手华源始于2006年2月,至今仍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对华源集团的债务危机并没有实质性的举措,2006年10月其递交给国务院国资委并已公布的重组方案也没有按部就班地实施。尤其是2006年底,华润方面出资20亿元收购了华源方面所持的北京医药集团50%股权,就开始引起人们对华润重组模式的质疑。华源的18家债权银行随后集体向华润“逼宫”:或者重组不涉及对债务的大幅减免;或者退出华源,由银行出面对华源进行重组。 2006年度报告显示,ST源药当年亏损7524万元,净资产为负1.07亿元;银行贷款余额4.329亿元,对外担保3750万元。据了解,ST源药的亏损额远不止7524万元,潜亏数字庞大。 面对如此糟糕的财务状况,方达能否成功拯救ST源药?方达集团拟受让的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持有的ST源药41.09%股权已经被银行冻结,2008年3月27日才能解冻。要知道,因为ST源药的债务牵涉到华源集团和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债务结构非常复杂,单独解冻并非易事。 三九:重组悲喜录 就在华润重组华源迟迟未能推进之际,国资委于2007年3月中旬宣布,初步选定由华润集团对身陷债务危机达3年之久的三九集团实施重组。 7月23日,S三九发布公告称,因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数额巨大,同时未按期履行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有关清欠工作承诺,公司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深圳稽查局的调查。 目前,三九仍有37.4亿元巨资被大股东占用,位列深沪两地上市公司之首。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S三九大股东三九集团资产已基本被抵押或冻结,本身缺乏清偿能力,目前集团公司、重组方华润以及S三九商定的“华润出现金、三九集团出资产、债权人进行债务减免”的清欠组合方案仍有待各方达成共识,需要平衡诸多利益,这是S三九清欠计划迟迟不能落实的主要原因。 当今年3月三九集团战略重组者终于花落华润后,接下来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其高达百亿元的债务重组方案何时能够出台。面对外界种种猜测,三九医药明确表示集团债务重组尚无时间表。 不过,业内一般认为,三九集团虽然陷入破产,但该公司旗下依然拥有多个名牌产品。在债务重组完成后,三九集团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云药:信自己 6月底至7月初,有消息称,云南白药托管了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药集团)的几家子公司。这是自东盛和国药退出而致改组停止之后的新一轮内部重组。 据悉,云南白药托管的是云药集团下属的云健制药、兴中制药、省药物研究所和金殿制药4家全资子公司。但这些公司的资产归属状态仍然属于云药集团。 这次托管行动引起人们对云南白药控股架构可能生变的关注。毕竟,从2004年云南省政府启动云药集团战略重组以来,围绕云南白药控股架构变动的争议就没停过。 2002年12月,云药集团和香港华润集团公司等组建云药公司。2004年,云药集团开始重组,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与云南省国资委最终签定重组协议,彼时,在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的股权中,国??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有了与之前的方案相反的想法:撤消云药公司。 但这一切均在东盛资金链断裂之后宣告暂停。直到2006年年中,云南省国资委拿出7.5亿元收回了国药工业公司所持有的云药集团50%的股权,目前等于全资持有云药集团百分百股权。而云药集团也100%持有云药公司股权。 遭遇了两拨外来投资者的试探和退出,云南省国资委越来越倾向于依靠内部整合做大做强云药集团。但由于云药集团的业务比较庞杂,控股和参股了不少公司,梳理内部重组看来有些困难,而此次云南白药完成对云药集团几家子公司的托管似乎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200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