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前,曾被严格限价的“救命药”人血白蛋白价格涨到310元/瓶,目前则已接近330元/瓶,却仍供不应求。 医药市场上的价格行为再次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对于今夏以来在各地紧缺的现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官员正加紧调研,拟采取新一轮调控措施。 价格之困 人血白蛋白(简称白蛋白或ALB),是一种“救命药”,主要用于治疗失血创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肝硬化及肾水肿或腹水,癌症患者和急需补充营养的重症患者,用量也很大。 由于来源主要为人血,该药是受国家管制的高风险产品。这种药在普通药店并不销售,国家规定对人血白蛋白等生物制品的购买,必须通过经资质审核的代理经销商。 人血白蛋白市场变化的始终,国家的“有形之手”一直没有停止。今年1月26日,随其他几百种药品一起,国家发改委下调了人血白蛋白的最高零售价,如10g×50ml人血白蛋白注射剂,从原来的最高零售价330元下调至259元。 很快,人血白蛋白的供求矛盾变得突出,各地医院开始出现供应紧张状况。国家发改委于2月2日紧急电报各省,可根据各地情况制定本省的白蛋白暂时零售价格。 北京市发改委从今年6月1日起,调高全市19种规格人血白蛋白的临时最高零售价,同时规定最高限价,医疗机构在销售人血白蛋白时,最高加价额与实际采购价之间的差额不得高于75元。 3月以来,各地价格逐渐回升。今年三四月以前,人血白蛋白卖280元/瓶左右,目前则已接近330元/瓶,却仍供不应求。 伴随价格困难的另一个因素是进口量减少。此前我国医药市场上进口ALB大致维持在300万瓶/年,占国内市场1/5左右的份额。目前由于国际流通企业利润点小,我国已成为国际上进口ALB价格的低谷区,世界上制药公司把有限的白蛋白资源投入向价格高的国家及地区倾斜,相应也减少输送到中国的ALB数量和计划。 “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家调价的幅度仍然不够大。”在医院工作的张芩(化名)称多位厂商曾这样表示。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吴文凯则表示,人血白蛋白的问题到今天,不仅仅是价格高低、商人造假或血源紧张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各种利益在博弈。 (200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