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7-09-1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一种药品有六七个商品名 名字不同售价悬殊

  虽然监管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药多名”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不仅给患者选择药品带来麻烦,还掩盖了药价虚高以及医药购销环节的腐败,更给群众安全用药带来了隐患。   “一药多名”就是一个通用名称的药品出现了多个商品名。例如在媒体上频频做广告的感康、仁和可立克、金刚片、盖克等药,通用名字叫“复方氨酚烷胺”,也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感冒药;胃舒达、保胃健、卡玛特、保维坚、愈疡宁,这些名字五花八门、售价各不相同的药品,其实就是消化系统药物“法莫替丁”。   有统计表明,在我国200种常用药品中有4个药名的占20%,5个药名的占25%,6个药名的占25%,7个药名的占15%,有的药甚至有10多个药名。   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包装和宣传中,有意弱化说明药品主要化学成分的通用名,将同样药品换个商品名夸大疗效,抬高售价。另外,这些“新药”的背后,往往是不菲的“公关费”、高额回扣和“大处方”,让消费者花费冤枉钱,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公众安全用药造成了隐患。   “一药多名”危害甚烈,需要来一次“急诊”、下一服“猛药”。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自律,药监部门应严格履行职责,堵住新商品名药品的出厂关口,还应对乱换药名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只有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标本兼治,这种怪病才能彻底治好。(2007-09-13)

上一篇:国内药企欲发展生物医药进入国际市场
下一篇:我国将建立并公布出口药械生产经营者记录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