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进入发展“快车道”,近两年已完成投资34.8亿元,预计到2010年,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销售收入900亿元,形成500家各类医药企业组成的企业集群,并培育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5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型制药集团。 龙头企业支撑体系形成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把生物医药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中国药都建设总体规划》、《生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办法》,围绕“生物制药增能、现代中药升级、化学制药升位”目标,两年内已完成投资34.8亿元,引进和改造生物医药项目30多项。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药产业链支撑体系,生产加工、药材供应基地、科研教育、会展博览、出口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初具规模。 据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医药企业380多家,资产总额28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46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总量的6%、河北省的80%。以生物医药、绿色中药、新型制剂、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为特色的新医药格局逐步显现。 技术创新带动良性互动 目前,石家庄市已建成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华药、石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关系,初步形成了科技、产业、贸易的良性互动机制。 近两年来,我市初步建立起了“石家庄药都医药科技信息服务网”、“生物产业基地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河北医大新药开发研究实验中心”、“国大健康城医药物流中心”、“华药微生物药物成果转化中心”、“高新区出口技术服务中心”等6个公共服务平台。“手性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复方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药制剂技术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华药、石药、神威、以岭被科技部列为863成果转化基地;拥有中医络病实验室、中药化学与制剂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华药、石药、以岭、新奥威远等4个博士后工作站;恩必普“孵化器”稳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园区聚集”效应显现 石家庄市重点规划和建设了华药工业园、石药工业园、神威现代中药产业园和高新区医药科技园“四大园区”。目前四大园区入园企业已达到70多家。其中,占地3000亩的华药工业园重点建设降血脂及心脑血管药物、免疫制剂药物、半合抗及中间体,总投资44亿元,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占地1500亩的石药工业园重点建设研发中心、四代头孢、抗生素等,总投资22亿元,年销售收入45亿元;占地500亩的神威现代中药产业园重点发展软胶囊、中药冻干粉、注射液,投资7亿元,年销售收入30亿元。 更多药企“走出去” 石家庄市依托“中国药都网”、“高新区出口服务平台”等,整合境外医药市场、药品注册、各类认证、行业技术标准等资源,海关、商检、外汇、退税、保险等涉外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便利化服务。 全市医药产品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3亿美元。其中出口完成2.2亿美元,增长30.7%,高于全市外贸出口增幅14.4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1.7%。 神威、以岭、威远生化、常山生化、华药、华曙等骨干企业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办事机构和分销处50多个,主要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 据介绍,到2010年,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销售收入900亿元,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实现产值年递增速度在30%以上。全市完成基地创新体系投入20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左右;医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生物医药、中医药、新型制剂出口年增长30%以上。 (200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