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至少有30多家药企医疗器械厂或生物技术公司旗下设有企业创投公司,管理着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投资成百上千家中小医药类创新型企业。这些投资公司和它们所投资扶植的公司是美国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健康产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在中国,企业创投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 中国数千家药企,尽管每年都有研发投资,也有对外投资部,但还是不能与国外那种大规模、专业的企业创投行为相提并论。只有少数企业,如复星等经常在部分关联或有合作关系及产品开发潜力的药企中进行战略性股权投资。但独立于企业运作之外的模式基本没有。 有鉴于此,国外药企创投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值得国内药企学习。除了投资自身的研发项目,还可逐步建立自己的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队伍。在有条件的时候,对国内外中小企业和创新项目进行投资。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没有实力和眼光的公司,将无法承受企业创投的压力,也无法得到股东的理解。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创投在国内已经相当活跃和成功了,而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数百家上市药厂亦能够设立自己的企业创投公司,国外的经验将在中国本土化试验中得到提炼和应用。 大腕的另一片天 从全球视野上看,制药行业的创投一直十分发达和活跃。这与制药行业利润高、现金多、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技术含量高有关。美国制药企业每年要向各类新药开发项目投入相当多资金。此外,这些药企往往通过企业创投平台(独立运作的投资基金)在早期投资项目公司的股权。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药企创投公司及药企高管的鼎力支持。无论是安进公司还是基因泰克公司,在它们的早期发展史上,都能见到企业创投的身影和人脉资源。 雅培和强生在安进的早期投资中功不可没,它们也在此投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 企业创投的益处是明显的:首先,企业本来就要投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二,企业有产业化经验和资源,可为被投企业提供能干的职业经理人;其三,企业花高价技术转让晚期产品,不如分散风险,投资早期公司;第四,投资周期可以比较长,无退出压力。 近几年,药企创投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制药企业业绩下滑、产品专利过期、研发线青黄不接,而购买新技术、新产品的代价又越来越高。花费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去拼抢一个热门产品,不如多投资几个早期项目和生物技术公司,已是行业内人士的共识。 辉瑞最近高薪挖人充实其企业创投的团队,并通过风投资金的形式投资医药和健康医疗技术公司,以拓展其研发产品线。辉瑞在扩充企业创投业务的同时,还专门投资设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辉瑞的创投公司每年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除了用于自身新产品开发外,还肩负培育、扶植及投资多家生物技术小公司开发新产品的功能。这种放权管理的运营和投资模式在辉瑞这样的大企业是史无前例的。 另外,强生公司及默沙东公司也通过其创投公司积极参与当地生物技术企业的投资。 不仅仅是大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亦加入了企业创投的行列。安进公司在数年前就成立了1亿美元的企业创投,以便投资多家中小企业,为企业培育未来可产业化的新产品或并购对象。前不久被阿斯利康收购的医疗免疫公司也拥有1亿多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早期项目和公司的投资。 跨国经营的动向 跨国创投最有名气是礼来的企业创投。礼来的企业创投基金,除了在美国本土积极投资中小生物企业外,亦将触角伸向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设立的中国创投基金已经把1000万美元投资向BIOVEDA投资公司,其他将陆续投资给有创新产品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 无独有偶。日本三菱制药公司在几年已在美国波士顿成立一家名为“三菱医药医疗保健风险投资管理公司”的投资公司。该投资公司将在新的生物科技方面投入7000万美元,最终目标是投资开发医疗诊断产品或药物,给母公司创造机会,进行技术授权或是收购。这家由三菱制药公司副总裁Takahiro Mukohira所领导的投资公司,仅仅在2006年,就已经与美国东、西岸顶尖的创投基金进行合作联盟,其中500万美元投资给波士顿牛津生物科学创投公司(Oxford Bioscience Partners)、1000万美元投资给旧金山Burrill & Co.投资公司。一些产业专家相信,企业创投公司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融资,应该还有其他的作用。 据了解,在2006年上半年,麻州生命科学产业的企业创投投资比上年同期增加116%,达到7890万美元。其中,诺华公司是最积极的一员: 从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诺华投资基金(the Novartis Venture Fund)投入1930万美元,分别投资麻州7家企业。这个金额高出其他任何企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额。诺华在2005年首次实现当年投资所得收益高于当年对外投资总额,开创了企业创投的新篇章。搭乘这一东风,诺华制药又在2007年1月成立了第二个基金——诺华选择基金(the Novartis Option Fund),将投入2亿美元于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以及部分药物开发的授权合约。 在制药企业创投热情高涨之时,风险则是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首先,战略考虑不同,可能让有的中小企业对药企创投敬而远之;第二,企业实力太强,小企业未来被控制或并购的可能性很大;第三,可能的利益冲突,产品和市场的冲突;第四,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兴趣可能生变,将影响到与被投企业的关系。 链接: 美国企业创投几乎是与美国近代创投业同步发展的。1946年成立的美国研发公司就是一家公司制的创投公司,数字设备电脑公司是其最成功的投资。同年,另一家创投公司J. H. Whitney & Co.也在美国成立,是目前美国最老牌的创投公司。 美国和欧洲的大企业不仅把资金投给传统的创投基金,同时还自立门户,设立自己的企业创投公司,如IBM、英特尔、西门子、柯达、思科、诺基亚、高通等。这些大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创投,活跃在新兴产业和创新公司的投资及产业化过程。(200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