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8日,由中国红十字会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共同发起组建的爱心国际先心病培训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彭佩云会长、副会长苏菊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及美国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John Patric Cheatham等近百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 救治先心患儿,刻不容缓 据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先心病患病率占出生婴儿的7.14‰,每年有12~15万先心病患儿出生。目前全国有先心病患者约400万,每年仅可救治5至7万患儿。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先心病自然死亡率及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我国先心病的发病呈现地区聚集的趋势,落后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这使得先心病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从2003年起,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支持下,胡大一教授组织心脏病专家到贫困地区筛查、诊断先心病患者,并减免贫困患者治疗费用,至今已义诊病人5000人次,其中先心病占55%,完成介入手术近千例,外科手术数百例。为将胡教授四年公益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扬,博爱精神进一步传播,2007年5月10号,中国红十字会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共同发起组建“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胡大一志愿服务队,他们直接接触到基层百姓,尤其是缺少临床知识的农村及社区百姓,为当地民众送去知识与健康;不仅救助了当地的贫困先心病儿童,并且帮助培训了当地的基层医生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技术。为当地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标志着爱心工程将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贫困先心儿童提供服务。 培训中心成立,势在必行 鉴于爱心工程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为了更好的把这一项活动持续地进行下去,充分利用一部分爱心基金,培养医务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医生系统学习并掌握最新医学知识,从而使他们以更专业的水平参与到其中来。爱心国际先心病培训中心在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胡大一爱心志愿服务队名义下正式成立。该培训中心主要通过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师资力量,编排培训课程,邀请国际先心病权威专家,并对参与爱心工程的各级医院因宜施教,这在培训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全面提高我国的先心救治水平,规范手术行为方面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胡大一教授对爱心国际先心病培训中心的运行作了介绍,他指出我国目前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病人往往分布在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患者由于技术、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常常是求医无门,而大城市却医疗资源过剩,这需要发达地区的医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尤其是贫困地区患有心脏病的儿童更值得全社会关注。“爱心工程”目的就是唤起社会各界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关爱,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同享健康。此外,爱心专家王显等人也发表了精彩的言论,会后,参会领导向参与爱心工程的专家颁发了荣誉证书。 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关爱贫困儿童、提高先心治疗水平、共创健康和谐社会”。爱心工程不仅是一个慈善活动,同时也是一个科研项目。它率先在中国先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并向印度、越南、日本等国予以推广,这对提高医界先心病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心国际先心病培训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和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全民健康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200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