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的鑫富药业总经理林关羽减持股票套现上亿元事件仍令业界感到惊诧,但随着大小非解禁高峰期,以及大盘不断地下挫,股东减持如今已成为常态,太龙药业、双鹭药业、华海药业、海正药业等多家公司正遭遇大股东或公司高层频繁减持。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昆明制药的第一大股东承诺最低套现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对较为接近,不排除其出现减持套现行为。 “如果说2006年到2007年两年时间是"股改红利"时代,接下来就会迎来"股改负利"时代。”浙江利捷企业策略咨询有限公司孙皓指出,2008年开始迎来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长期趋势并不乐观。 “只有在股价跌到连大小股东都大量买进的时候,才是回归到真正的合理估值区域,那时候市场才真正出现底部。”有业内人士指出。 医药大小非减持最积极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3月已公告的大小非减持股份数达2.42亿股,而医药等制造业大小非减持最为积极。 统计显示,2月份共有119.87亿股的限售股解禁,其中,医药类上市公司辽宁成大是2月份减持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减持市值约为13.9亿元。而到了3月初,股指在经历微幅震荡后连续下跌,大小非减持的势头加大。行业方面,医药生物制品成了集中抛售的焦点,半个多月已减持2522.59万股,涉及市值约2.8亿元。 联合证券分析师戴爽认为,目前来看,大小非减持主要与市场预期有关。“在去年的大市场环境下,未来预期向好,大家对后市的预期比较高,减持的动因就小;但进入2008年,几次的震荡大跌使市场信心倍受打击,从1月份数据看,减持力度明显加剧。” 大盘股指从6124点的最高点暴跌到3400点左右,近一半的跌幅不仅让投资者深刻感受到资产大幅度缩水的痛楚,同样也令上市公司股东痛心疾首。市值继续缩水可能进一步令上市公司业绩下挫,减持套现似乎变得顺理成章。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市场急速下跌可能使得大小非减持速度加快,在目前市场信心急剧下挫的背景下,快速变现部分资产以防价格更低可能是当前更多大小非的主要选择。有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坦言,公司大规模减持控股公司解禁股,主要原因是自己公司2007年的业绩落后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正值季报公布前夕,减持有利于增加投资收益、“润色”公司业绩。 联合证券数据表明,今年1月共有84 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17 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的股份达到7.26亿股,占到了1月份全部解禁非流通股股数(29.29亿股)的24.79%;而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来看,大小非累计减持了52.59亿股,仅占到全年解禁非流通股数量的7.50%。可见,进入2008年,大小非股东的减持力度增强。而从2008年起的未来3年中,合计“解禁”规模将达到9032亿股,将可能彻底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 大成基金报告认为,受限股流通规模继续猛增,大小非股东减持欲望随股价攀升而日益增强。二、三月份是今年大小非解禁的第一个高峰时段,医药板块股东高管减持消息频传,解禁者是选择套现还是留守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减持多寡与业绩无关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就目前情况来看,减持的多寡与业绩关联并不明显。业绩曲线增长的华海药业与双鹭药业自去年以来都曾遭遇股东减持。去年底华海药业第二大股东周明华减持的规模不可小觑。公告显示,去年12月以来,他的减持数量已经达到665.26万股,即使按照22元的价格计算,套现超过1.46亿元。而连续两年录得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的双鹭药业,亦未能有效扼制股东减持的势头。 双鹭药业2005年11月实施股改,于2006年11月宣布首批解禁1141.20万股。之后其原第三大股东信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信远控股)多次通过深交所出售该公司股票,尽管有一年内不得超过414万股流通的限制,但仅仅截至2007年4月11日,信远控股已经售空414万股,达到解禁最高限售数量。同期,双鹭药业第一大控股股东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乡化纤)也在减持。截至2007年2月9日收盘,新乡化纤共出售股份118.19万股。而随后的2007年11月,双鹭药业第二波780.3万股解禁数额公布,不久之后,信远控股即传出已减持公司股份总数1.005%的消息。 近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其接到第一大股东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集团)通知,2007年8月20日至2008年3月25日,海正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出售持有的海正药业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6,754,3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0%。南方证券报告认为,此次减持可能是因为海正集团股东需要分红而产生的减持动力,并认为出于控制权的考虑,继续减持的可能性不大。 就在海正药业遭遇大股东减持消息披露后,日前太龙药业亦发现遭遇股东减持股份的境遇。据太龙药业披露,从2008年2月27日至3月25日收盘期间,该公司二股东河南开祥化工有限公司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累计出售太龙药业312.1万股(占股份总额的1.08%),而此前,截至2008年2月26日收盘,开祥化工已经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累计出售公司股份3,078,200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1.07%。 有业内人士认为,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使围绕上市公司的利益博弈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全流通后控股股东的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密切挂钩。“只有在股价跌到连大小股东都大量买进的时候,才是回归到真正的合理估值区域,那时候市场才真正出现底部。” (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