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体进步,医药改革应该说在前十年中是滞后的,但随着市经济的发展,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国改革的后20年尤其是1999年标志性的文件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医疗卫生体制被全部规划,改革步伐加快。99年至今,医药流通制度改革是力度最大也是成效最显著的。医药流通行业在突破体制制约后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搜狐2008·中国医药30年风云会”走进九州通集团的活动中,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回顾了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的改变与成就,并对目前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切中时弊的分析。 据朱会长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传统的四级调拨的计划模式已彻底改变,放开经营后的企业可以在市场中享受同等的公平竞争;体质的改变,是医药流通从单一的国有模式,逐渐形成国有、民营、合资包括股份制企业共同发展,改革之后的企业活力显现出来,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改变了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按照国外最先进的模式进行总代理总经销,区域代理区域经销,直销、零售连锁、医药的现代物流包括医药的第三方物流等。 如果同十年前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当前的医疗流通行业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1987年全国医药销售为197.48亿,2006年为3359亿,87年的利润为9.79亿,06年的利润23.48亿。06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利润为0.9%,国际上最好的水平为1%—1.5%,总体看来医药流通企业现在的效益状况是好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药商业的发展已经完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而且问题比较突出。 朱会长认为,企业规模问题依然是医药领域的一大问题。尽管有些大公司都拥有50亿、上百亿的销售额,但是中小企业还依然很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规模化集约化仍是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二,医药流通体系、渠道网络不健全,供应链发展不完善。有些地方的药品供应仍然没有掌握在医药流通公司手里,另有一些药品供应可能到达不了。目前,多数企业都很重视农村市场与社区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但是它的关键在于配送体系,有了完善的配送体系才可以得到这块蛋糕。 第三,企业两极分化依然突出。现在很多企业实际上是在维持经营,经济效益不好,利润很低。由两极分化带来的医药流通改革和战略重组任务仍然艰巨。 第四,经济效益不理想。整个医药流通行业现在利润率太低,连1%都不到,没有办法维持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毛利率,降低费用,尤其是像目前医药流通的应收帐款居高不下,降费增效还是医药流通领域最主要的一个课题。 朱会长总结说,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发展当中最主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依然是严峻的。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导致了整个流通和医药生产、医疗事业发展受到阻滞的状况,希望通过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能给医药行业创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