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9-04-15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外需乏力 税率小幅上调难改出口疲态

4月1日起,部分医药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再次上调,业内普遍认为,在当前国际市场大环境不甚乐观的情况下,此利好政策对于拉动医药产品出口的作用仍难显现。   今年4月1日起,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医药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这是今年以来我国第二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去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出口退税上调政策以来的第六次调整。   据悉,此次调整共涉及3802个税号,其中有14种医药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所调整,退税率普遍提高了4~6个百分点。但是,出口退税的政策利好仍难以刺激日益萎缩的市场需求,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在2009年1~2月份已出现小幅下滑,这两个月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为42.99亿美元,同比2008年下降了3.95%。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会长周小明表示,出口退税政策很难拉动医药保健品出口,未来的出口形势关键还看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   调整幅度小于以往   据医保商会调查,2008年全年涉及出口退税调整的产品共有239个,出口额为175.81亿美元。以2008年12月1日第六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为例,该次调整涉及197个产品,涉及出口总额为139.7亿美元。   以出口额占医药保健品出口额60%的西药为例,今年的此次调整涉及的西药类产品只有8种,混合二甲苯异构体、环氧乙烷、丙酮(二甲基甲酮、二甲酮、醋酮、木酮)以及其他不含其他含氧基的芳香酮、安咪奈丁及其盐、其他氨基酸、1-氰基胍(双氰胺)、甲硫氨酸(蛋氨酸)的出口退税率由9%提高到13%。这8种产品在2008年的出口额只有4.14亿美元,而且此金额还包括石油化工类产品的出口额,医药销售额只占50%。中药类的调整力度更小,只有其他薄荷油(包括浸膏及净油)的出口退税率由9%提高到13%,但是此类产品在2008年的出口额只有数百万美元。   2008年市场上的“价量齐涨”状况是在出口退税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促成的。而2009年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产品数量大幅较少,只能对于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国家不太可能出台过多针对医药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因为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已经十分景气了。   外需乏力是症结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但显而易见的是,医药行业难以完全依靠内需来促进增长。据估算,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产品,中国的产能、产量和出口量约占世界市场的80%甚至90%,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容量相比以前萎缩了30%~50%,这些出口企业很难实现业绩增长。同样,在全球外贸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当市场需求不充分时,即使是惯用的降价战术也难以奏效。   根据医保商会对于45家会员企业的调查结果,68.89%的企业认为对出口影响最大的政策要属出口退税政策。但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周小明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由于此次调整没有涉及出口量和出口额较大的产品,医药企业很难从中获益。真正拉动出口的还是国际市场的需求,现在很多国外买家由于资金紧张和对药品消费市场的信心不足,基本不敢下大额订单。   而有些医药企业认为,随着将来经济大环境的转暖,药品出口会看到曙光,但要实现大幅增长仍比较困难。周小明亦认为,若世界经济形势乐观,保持增长仍是可能的。由此可见,整体外贸形势决定了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仍要“靠天吃饭”,此次出口退税调整难以逆转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的疲态。(2009-04-15)

上一篇:SFDA:生物制品生产尽可能避免使用抗生素
下一篇:新医改扩容基层医疗市场 普药企业猛攻基层终端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