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海南省卫生厅公布了《2012年度海南省医疗机构药品(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公告》。新年伊始,在湖北省非基本药物招标进行得轰轰烈烈之际,海南省非基本药物招标大幕悄然拉开。
“海南省非基本药物招标呈现出诸多亮点,如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得到了较好落实。从目前已开展非基本药物招标的省份来看,可以预计,2013年非基本药物招标形势将趋缓和,大企业优势明显。”广发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张其立指出。
招标方案改良
事实上,海南省卫生厅于2011年9月就公布了《2012年海南省医疗机构药品(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位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海南省非基本药物招标没有沿用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的“双信封制”,在原有传统大招标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改良。
张其立也指出,较之海南省2009年药品招标方案,此次非基本药物招标方案实施中“大企业中标可能性更大”。
根据《方案》,海南将参加本次投标的药品分为4个质量类型,每一质量类型单独设定竞价分组,按不同质量类型分别评审。第一类型是保护期内化合物专利药品和原研制;第二类型包含监测期内一类新药、保护期内组合物专利药品、天然物提取物专利药品、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专利药品、单独定价以及优质优价药品;第三类型是国家质量标准起草企业的药品、过保护期专利药品、进口药品和获得欧美认证的国产药品;第四类型为制备方法专利药品、新修订GMP药品、其它普通GMP药品。
“质量层次划分方面,欧美认证药品不与小企业生产的药品竞争,这有助于通过欧盟cGMP认证和美国FDA认证的国内上市公司维护招标价格。”张其立分析认为,以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为例,其主要市场为医院处方药市场,且销售额很大,因已通过欧美认证,所以“未来招标价格将较为稳定”。
在中标规则方面,2012年方案采用综合评审,参考企业规模、销售金额等,而2009年招标方案仅仅考虑价格因素,最多可以有8家企业中标。根据《方案》,2012年海南省非基本药物招标依据质量类型、销售金额、行业排名、质量可靠性、供货情况、报价情况等相关指标,实行百分制评审。其中药品质量占52分,供货及服务情况占8分,价格占40分。客观指标占85分,主观指标占15分。不难看出,在评分标准中,质量因素占据主要权重。
根据《方案》,较之2009年,此次海南省非基本药物中标数量将有所下降,但没有出现单一货源承诺。《方案》规定,投标药品数量低(等)于5个,中标产品数量为2个;投标产品数量为6~8个,中标产品数量为3个;大(等)于9个的,中标产品数量可多达4个。但“无论何种方式中标,同标的中标药品数量最多不超过4个”。
“在2009年大招标中,生产厂家多的品种,同一竞价组最多可以招8个厂家。2012年《方案》的修改,不仅意味着此次非基本药物招标既不会像2009年那样中标厂家过多而导致进医院成本过高,也不会像安徽模式那样因‘单一货源承诺’而导致价格竞争过于激烈。”张其立表示。
未来招标趋势
实际上,海南省并不是新医改以来非基本药物招标的第一家,也并不是2013年进行非基本药物招标的首个省份。
早在2011年,青海省就在全国率先进行了非基本药物招标。今年元旦刚过,湖北省便启动了新一轮非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在此期间,首创基本药物招标“双信封”模式的安徽省,针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了药品招标的尝试,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而新医改另一块试验田__广东省也颁布了非基本药物招标方案。
张其立认为,从已颁布的非基本药物招标方案来看,预计新一轮非基本药物招标将呈现价格平稳,大企业、研发型企业优势占尽,小企业及普药日子难熬的特点。通过欧美认证和新修订药品GMP认证、首仿、企业规模是非基本药物招标中最为看重的因素,首仿、通过欧美认证享受单独质量层次待遇,这是新一轮非基本药物招标的趋势。研发型企业、大型企业将成为医药行业整合的最终胜利者。
平光制药(集团)总经理王伟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资料显示,以安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招标方案为例,“国内首仿药品、工信部公布的2010年按主营收入化学药前50强、中成药前30强制药企业药品”已被列为第二质量层次。
青海非基本药物招标将质量层次细化为5类:第一质量层次为专利药品(仅指化合物专利)、原研制药品;第二质量层次为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级奖励的药品、单独定价药品、国家保密处方中成药、监测(保护)期内国家一类新药;第三质量层次为优质优价中成药、中药保护品种、西药组合物专利药等;第四质量层次为欧美认证药品或进口药品、工艺专利药品、新修订GMP药品等;第五类为普通GMP药品。
而湖北非基本药物招标质量层次划分中,除上述内容外,“首次仿制国外药品”被列为第四质量层次的第一组。
“产品的‘质’和‘量’已成为企业能否中标的重要因素。质,即产品质量。从目前已出台的非基本药物招标政策来看,质量层次划分日趋精细,欧美认证、新修订药品GMP、拿到国家科技奖等都被列入其中。量,则强调企业的产能。企业在工信部的排名越来越受到重视,即招标用药开始向大企业集中。”王伟说。
另一位企业人士也表示,从总体来看,未来招标模式有二:一是沿用综合评标法进行招标,二是沿用“双信封”模式,但是在商务标时期会分层次,主要为了第一阶段就排除小型企业的干扰。 “‘双信封’制度促使小企业抱团重组,大企业薄利冲销售额,拼行业排名;国内企业未来拼的是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更新速度。落后产品或者产能淘汰速度将加快。”
“2013年的非基本药物招标将更关注质量。非基本药物招标一定会区分质量层次,首仿、通过欧美认证、获得国家级奖项品种的价格维护能力相对较强,企业规模将成为决定招标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大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或获得安徽县级医院招标中更高的质量层次,或在综合评审中获得更高的得分。”申万行业分析师罗?指出,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持续不断地研发出满足居民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的产品。具备这一能力的企业,无论在怎样的行业环境下都能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