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3-06-1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中国制药行业的版图将重新划分


日前,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人士处独家获悉,药品GMP认证从食药监总局下放至省级时间定在2015年1月1日,并已得到国务院的认可。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食药总局“三定”方案,所有药品的GMP认证本应在6月放权,放权后食药监总局将负责相关法规的制定和监督。
上述“三定方案”,即今年4月印发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方案显示,食药总局下放至省级的职责包括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根据十二五关于GMP的规划,2014年1月1日前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应通过认证,2016年1月1日前其他制药企业必须通过认证,不达标者一律停产。这意味着,无菌药品认证仍将由食药监总局来完成。
卫生部下属《健康报》近日报道,截至今年1月,全国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仅有176家,通过率为13.3%。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曾在去年12月召开的新版GMP推进工作现场会上发布数据称,大约有23%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计划在2012年年底前通过认证。
按规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企业应于2013年12月31日前通过认证,否则将一律停产。国家药监局网站资料显示,去年12月13日,国家药监局局长尹力在现场会上曾强调,坚持标准不降低,“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要求和一样的尺度。”
昨日,前上海药监局官员、上海质量协会医药委员会主任谈武康向记者表示,新版GMP参照了欧盟标准,要求大幅提高,对于比较规范的企业来说通过认证并非难事,只是需要为认证做一些准备工作,因此不排除今年会有大量企业冲刺认证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规范药品生产操作、提高药品质量是必然的趋势,实施GMP是药企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必然选择。
虽然GMP改造花费巨大,动辙上千万、上亿元的资金令一些中小药企不堪重负,有些药企将倒在这道“高门槛”之下。但是业绩成长好、将药品质量视若第一要务的药企将更加如鱼得水,中国制药行业的版图可能重新划分。(源自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上一篇:五大协会联名“上书”求改广东药品交易新规
下一篇:上海基本药物大包装采购“一举多得”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