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审批程序过于繁杂,时间周期长,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根据最新发布的药品审批年度报告及相关审批部门的政策措施来看,国内药品创新有望加速。
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全年承办了新注册申请6919个(以受理号计),完成审评呈送国家局注册司审批4941个,其中建议批准3323个,建议不批准1618个。
从近几年药监部门发布的药品注册审批年报可以看出,我国每年药品获批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仅对比2010年及2011年来看,获批的药品数量就从1000件减少至718件。湖南赛隆药物研究所所长李剑峰指出,这源于我国药品审批相关政策的逐渐明朗,药品的注册受理在近年来也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这是好的趋势。
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张培培介绍,2012年,国家食药监局鼓励创新、合理配置审评资源的策略初见成效。获批准的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由2011年的55件上升到2012年的61件,审评时限从8个月缩短至6个月左右,一些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进口药品国内外上市时间的差距也有所缩短。
目前,国家局已建起一个比较健全的药品审评审批专家库,“下一步将探索建立药物宏观政策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托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药品管理宏观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开展上市价值评估,确定重点鼓励和调控领域。”上述注册司负责人说。
有关专家指出,加快审批速度并不意味着盲目松绑,而是在程序上加以简化,提高工作效率,而相关标准只会比以往更严。随着监管部门大部制改革的推进,药品创新审批工作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源自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