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呈现持续、健康的转型发展趋势。
一、龙头企业增势明显。在《四川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政策引导下,随着药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集中度提高,我省药品流通大公司大集团稳步发展。上半年,四川科伦、省医药集团、本草堂、康贝大药房、百信大药房、杏林大药房、天诚医药7家省内龙头企业营业收入98.33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四川科伦集团、省医药集团分别排在2012年全国批发业第9和第26名,并位列今年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之中,四川本草堂、遂宁全泰堂、四川知仁等公司,获省级财政2013年商贸流通业做大做强、上台阶等政策支持。
二、医药物流延伸蓬勃发展。面对医药分开、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挑战与契机,药品流通企业积极探索推进供应链管理应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医院院内药品物流及药房托管等延伸服务。据调查,目前,我省开展医药物流延伸服务的企业有9家,其中,省医药公司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的医药物流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分别实现了条码化验收入库、药品直配药房。
三、电子商务保持领先地位。我省药品流通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成都中药材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建立了以信息服务为主的“中药材天地网”和以电子交易为主的“买卖通”交易平台,集“中药材农产品网上交易与市场信息采集、传播,线下仓储、撮合、交割,中药材科技信息咨询”为一体的第三方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排名位居全国中药材电子商务网站第一位,上半年网上交易量1.3亿元,撮合交易47.9亿元。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依托成都国际商贸城数字商城,开发的荷花池中药材网,实现市场商家与网上商铺的一一对应,近万种中药材产品图文信息全部上网,通过条形码技术实现对市场内所有药材流通追溯全覆盖。
四、零售药店量减质升。2011年以来,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全面铺开,其售卖的基药价格整体低于药店价格;且近年来,随着店铺租金、劳动力价格等成本的上升,上半年,全省药品门店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如成都市两年来药房数量从7900家减少到6900家。为应对这一变化带来的冲击,连锁药品企业进一步探索转型发展,开展多元化经营,通过增加品种、突出药品专业化、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建立顾客健康档案、开设中医馆等方式,推动零售药店商品结构和服务升级,引导消费观念转变。
五、协会工作稳步开展,培训基地初步建立。成立于2006年12月的四川省医药商业协会于2013年4月举行第五届理事会及换届选举,协会积极参与了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修订,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完成统计和各项调查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成为商务部确定的药品流通培训基地,承担四川和西藏两省的培训任务。培训基地制定了培训方案,落实了组织机构和师资聘任,采取统一培训计划、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评、统一发证、统一公示的“六统一”管理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源自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