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2015年(第3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前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出席大会,并就医药工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做了主题报告。以下为演讲整理稿。
医药工业面临的形势与环境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放缓,但显著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
医药产业当前碰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得的机遇。对医药工业企业来说,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前几年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当时医药工业出现的碰到的挑战和遇到的问题,是从20%以上的增长降低到19%、18%、17%的增长。但在今天,医药产业的发展已经降低到15%以下。如何认识这个增长速度的转换,如何把握当前医药工业的运行态势对药企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当前医药工业的增速和前期相比有一些明显的回落,但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和其他行业,特别是在全国工业行业之间相比,还是处在表现最好之列。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可能盈利能力在放缓,但是盈利能力的放缓速度要明显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放缓速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产值或者是主营业务收缩的情况下,企业的效益相对来说还是有所改善的。
在医药工业的各个门类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变化中,化学原料药是增长最慢的行业,而当初快速的增长也有赖于化学原料药的增长,这样的趋势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医药创新活跃,科技成果突出
讲到医药行业的变化,我想特别突出强调一点,就是医药创新活跃,科技成果突出。
在讲到科技创新成果的时候,现在有一种偏见或者说是误解,认为中国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成果很少,或者无从体现。尽管在医药的整个领域,我们还面临着向医药领域的高峰进行冲击、进行不断努力的这样一个阶段和里程,但是在局部、在一些特殊的领域,我们的成果可圈可点。
第二个方面是创新药药物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目前有超过100家的企业涉足抗体药,有数十家药在开发肿瘤药物,不断地在加大投入,已经取得进展。近两年新药批准的比重较2010年有了明显增加。
在科技成果方面,不论是化药、中药还是生物药都有一些重大的进步,这些进步在提升群众用药保障和提升用药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有,医疗器械、新药研发,还有定期研发保价方面都是非常活跃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里也有很多的科研成果。新药研发实际上是我们科技攻关的主攻方向,是我们进攻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所在。
(三)质量水平逐步提升
吴司长刚刚在介绍的时候,特别讲到提高质量是我们的根本所在,食药监局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这是我们下一步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基础和根本。在这方面,近几年有一些突出的进展,包括像实施新版GMP、质量体系的接轨以及国家标准质量行动、提高质量的行动计划都在推进。
(四)技术改造加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
技术改造加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是近几年进展明显、比较突出的有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大,增长快。一方面,我们增量做大,不断通过新的投入,新药的企业、新的领域都有所增长,在各地的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一些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区,医疗企业的身影频频出现。另一方面是医疗企业的存量改造水平的提升,也就是技改,这个方面也是近两年投资的重点,GMP认定的情况现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企业重视,跟进一步加大投入也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五)兼并重组增多
兼并重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两年,药企的兼并重组在推进,我们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活跃推动兼并重组的推进。另外,企业上市的步伐也在稳步向前,现在新三板里医药的题材最活跃的题材,上海进行了四新市场的试点,比新三板条件更放宽,对自己主攻方向的企业给予了直接融资的便利,在这些方面医药行业也取得了进一步前进的动力。这些资本市场的活跃,不但对大的药企,对于一些新出发,进攻阵地的中小企业也是一个充分的利好消息。
另外,境外并购和合资合作规模在加大。和世界跨国药企巨头相比,我们并购的水平还比较低,但是在这一块,已经走出来了,一些重要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机会、走向海外,这是中国制药企业向世界水平在做强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领域。外资并购和合资合作仍然在积极推进,在国内医药企业的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机会,一些跨国药企在其中可以取得一些新的机会,对这种跨国药企和中国药企的合作,我们秉承着积极的态度,希望最后形成共赢的格局。
(六)医药出口增长放缓,出口结构有所改善
在讲到医药行业的当前特点的时候,我们要指出医药出口的增长放缓,放缓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医药行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从增长的幅度来看趋于稳定,超过7%左右是一个逐渐的转平,但是从它的均价来看还是有所下降的。
在关注产品的数量或者是增长幅度在下降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出口结构是在改善的,集中体现在化学原料药的多元化和精深化,一般的化工药的出口进入到发达国家的市场,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另外医疗设备出口的比重显著增加,这与近几年医疗领域的进步是分不开的。面向国际市场原料药、CRO/CMO,也在进一步的扩大。
(七)中小企业成为行业增长重要力量
对于国家医药产业来该说,大企业还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任务,这是冲击国际医药市场的一个重要的主力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希望民族医药企业进一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大做强,但是光有这一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作为支持,还远远不能发展。
医药工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里,我想简单谈一下我们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国际医药市场加快增长,大环境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技术进步则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再有,从国内的环境来看,国内宏观环境,我们常常讲医改给一般制药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医改现在全面升华,使我们医药行业的发展逐渐走上内生动力的这样一个轨道,大家不再单纯从扩张规模这个方面去比拼,更多的是走向创新之路。改革还在路上,每个医药企业对此要有高度的重视。产业政策正在进一步集聚、进一步发力,给医药产业更多支持,像刚才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其中生物医药、生物医药设备都是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的领域。另外,注册监管制度在改进,对医药产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创新的发展都会给予更多的鼓励;质量监管的加强也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基础性的要求,帮助我们夯实基础,继续发展。
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医保收入的增长放缓和医保费用总和的控制,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具体的问题,这个问题特别强调我们要适应的常态,如果从总的方向来看,用药人口以及现在人口的用药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对这一点我们要有信心。但是这样一个发展,一定是规范发展,或者在尺度比较健全的形势下发展,进入良好的医药健康环境。
产品价格处于下降通道,这是指量大面广的,像一般的药物在生产能力已经全部的过剩的趋势,这是产品价格处于下降通道的要求。在医改中,通过进步的规范化,如何进一步的规范采购,这样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在这个过程中,用药企业、生产药品的企业,要给予积极反应,我们要找到一个有利于发展又有利于降低药价,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用药服务的这样一个局面。
此外,医药企业成本费用上升、价格招标采购医保支付政策、出口短期难以走出低谷、原料药重复建设严重、制剂同质化发展、环境资源对发展约束加大、环保监管加强,这些都是我们要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外部因素。
医药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
在面临十三五规划的时候,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提升医药创新能力、开展临床急需能力、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提升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水平。
当前是十三五的制订之年,是我们向十三五出发的进军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20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从现在开始,医药产业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方面,医药行业责无旁贷,而且重任在肩,在这个方面,我希望我们大家要一起深刻的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性,深刻把握医药行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一起向我们建成小康社会出发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讲的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来源:医药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