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5-11-19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最严GMP认证大限将至 本土药企又将迎来行业洗牌

医药网11月19日讯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版GMP认证大限即将到来。

  国家食药监局2011年3月启动了新版药品GMP认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要求分两个阶段进行: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未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这场在硬件部分参照欧盟相关标准、软件部分参照美国FDA相关标准制定的认证,从启动时就被认为将促进医药行业的重新洗牌。

  目前,随着新版GMP认证大限临近,各监管部门都加大了飞行检查的频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共有近100家药企被收回GMP证书,其中有63家企业生产的中药和中药饮片,远超2014年的50家。

  被收回GMP的影响也已经显现出来。全军药材供应保障监管中心近日披露了《关于公示全军药品网上集中采购不供货生产企业及其品种的通知》,对于两种情况将采取严格手段:一是生产企业以原辅材料上涨、原材料短缺、代理商改变、公司整合、产品销量过低、产品工艺改变、生产设备维修等理由不履约,将取消该品种的中选资格并列入违约黑名单,列入该“黑名单”的品种将不得在军队系统采购使用,相关企业将在今后军队药品集中采购中扣减商业信誉分;二是由于生产企业进行新版GMP认证,生产车间改造或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等原因无法正常供货的,将暂停该品种的采购资格。最终共有251个药品被终止了军标资格,其中有63家公司正是因为新版GMP认证问题上的黑名单。

  在2013年12月31日第一轮认证中,就有将近40%的无菌药品(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原料药、注射剂、疫苗、粉针剂、血液制品等)生产企业未能顺利通过。而这一轮认证中,中药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中国药厂太多,行业分散,又良莠不齐。尤其是中药材与中药饮片,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生产,产能又过剩。新版GMP认证除了能够规范产品,提升质量,还能通过提高要求和标准让产业自然淘汰。”一家医药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设置GMP门槛对规范业界,行业整合会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上,改造GMP需要投入几千万甚至更多的资金,对一些产品本身就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说,投入大又难以收回。一些企业即使不想放弃,但出于投入与回报的原因,最终还是可能选择放弃。

上一篇:医疗器械行业要发展 做好创新是首要任务
下一篇:中国自主创新药海外艰难突围 技术支持是瓶颈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