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迅速,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应用广泛,是我国中药类产品的重要出口品种,占有其半壁江山(见图1)。然而,与火爆的2015年相比,2016年提取物行业出口增幅放缓,产业进入调整阶段。
提取物贸易规模收缩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贸易规模呈现收缩现象:贸易额为24.5亿美元,同比下跌4.77%。其中,出口额19.3亿美元,同比下滑10.93%;与之相反的是,进口额达5.2亿美元,同比增涨高达27.84%。考虑到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汇率波动较大,影响了对进出口贸易趋势的判断,特将美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计算,下文统计数据均以人民币为单位。换算后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提取物贸易额161.7亿元,同比上升1.27%,但增幅下跌2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27.2亿元,略有下降5.28%(见图2);进口额34.5亿元,大幅上涨35.95%。
提取物出口下滑主要是由精油类产品的断崖式下跌导致,由于市场需求的调整和海关监管的日趋规范,精油类产品出口额35.8亿元,大幅下跌26.79%。而传统提取物,即非精油类产品则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出口额91.3亿元,同比上升7.03%。由此可知,提取物出口的根基相对稳固。
亚洲是出口最大市场
2016年,我国共向1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提取物产品。亚洲、欧洲和美洲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出口占比近九成。亚洲是提取物出口的最大市场,2016年我国对亚洲的出口金额达58.1亿元,占总出口额的45.70%,受东盟市场精油类产品大幅下跌拖累,我国对亚洲的出口额同比减少13.63%。而对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由于以非精油类产品为主,则较为平稳,波动较小,出口额分别为27.2亿元和28.8亿元。
从单一国家层面来看,美国自2011年起,便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的提取物出口国。在美提取物主要用于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美国自1994年发布DAHEA(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后,膳食补充剂产业高速发展,对原料需求急剧增长,提取物出口呈现刚性特征。2016年,我国对美国共出口27.7亿元的提取物,出口金额占比高达21.76%,同比增长5.88%。
日本、韩国紧随其后。我国对日出口额为14.4亿元,同比上升1.16%。除普通提取物的出口外,汉方药的原料出口是对日出口的一大特点。日本汉方药产业对原料需求量极大,汉方药提取物如芍药甘草汤、麦门冬汤、五苓散、加味逍遥散等,出口额达到5.4亿元。我国对韩国出口规模虽不及美日两国,但由于韩国保健品和化妆品产业的繁荣而表现亮眼,出口额达6.4亿元,同比增长33.24%。
其余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见图3),对西班牙、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的提取物出口均较平稳,同比增长分别为20.95%、13.77%和9.15%。香港由于其转口贸易港地位的下降,对香港出口同比下跌2.04%。东南亚等国家,由于精油类产品的下滑,出口额跌幅明显,如对印度尼西亚下跌36.66%、对马来西亚下跌49.01%等。
甜菊提取物稳居“榜首”
2016年,我国提取物出口排名前十的品种包括:甜菊提取物、桉叶油、薄荷醇、甘草提取物、万寿菊提取物、辣椒色素、越橘提取物、芸香苷及其衍生物、橙皮苷、桂油等(见图4)。
甜菊提取物 甜菊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甜菊糖苷,具有高甜度、低热值的特点,口味接近蔗糖,是继蔗糖、甜菜糖后的第三种天然甜味剂,在食品及医药市场上广受欢迎。目前一些知名的可乐公司均已增加无糖型的软饮,均是以甜菊糖苷作为甜味剂。
我国是甜菊提取物生产大国,2016年,甜菊提取物继续稳居提取物出口“榜首”,全年出口额高达14.5亿元。甜菊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和马来西亚。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甜菊出口市场,出口金额为5.3亿元,出口额占甜菊总出口的36.76%。马来西亚紧随其后,出口额为3.9亿元,占甜菊总出口的26.74%。甜菊市场十分集中,韩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出口额分别仅为1.2亿元、0.7亿元和0.6亿元。可见,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额占比则高达60%以上。
甘草提取物 甘草,又称国老、甜草。甘草提取物一般包含甘草酸、甘草类黄酮、槲皮素等,为黄色至棕黄色粉末。甘草的药用价值在中西医方面均被承认,西医从古希腊起就已经使用甘草作为祛痰剂、镇咳剂及甜味添加剂,而中医认为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由于外贸环境的不利,国际市场又由于往年出口量增长过快而导致市场饱和,近三年来市场增长乏力。2016年出口额5.29亿元,同比增长0.06%。日本和美国是甘草提取物的主要出口市场,对二者的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额的62.07%。我国对日本出口额为1.7亿元,同比下跌16.53%,对美国出口额为1.6亿元,同比增长37.08%。甘草出口以进料加工形式较多,2016年甘草进口额为3.1亿元,由于出口市场的疲软,导致甘草的进口贸易也出现下降,同比下跌1.55%。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类和银杏萜内酯类,以及银杏酸类化合物。其制剂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大脑退行性病变及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市场上常见的制剂有德国金纳多注射液、法国达纳康以及国内的如银杏叶片、舒血宁注射液等。银杏叶产品市场庞大,银杏制剂、银杏保健食品与含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妆品等广受欢迎,全球至少有130多个国家销售银杏叶提取物制剂。2013年,银杏叶制剂全球销售额高达70亿美元。
市场的需求促成了银杏叶提取物贸易的繁荣。如图5所示,银杏叶提取物在 2013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后,出口始终保持着小幅增长的态势。虽然2015年国内银杏叶提取物行业经历了重大调整,但总体来说,外贸影响较小,2016年银杏叶出口额上升幅度增大,出口额达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7%,银杏叶提取物行业的规范化在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银杏叶提取物主要出口到北美洲、欧洲及亚洲的日韩等地,如图6所示。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2016年出口美国的金额占全球出口额的37.51%,美国的银杏叶市场较为稳定,我国对美出口额为8392.8万元,同比增长7.46%。韩国市场从2015年开始超越德国,成为银杏叶提取物的第二大市场,出口额达2551.4万元,同比增长41.64%,市场活力十足。德国也是提取物出口的传统市场,2016年出口额为1988.5万元,同比增长22.27%。随着全球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银杏叶提取物的需求仍会不断增大,是一个仍处于朝阳中的产品。
民营企业为出口主体
由于国内政策趋严,国际市场整体外贸环境的低迷,竞争压力的增大,2016年提取物出口企业减少。我国提取物出口企业共2120家,较2015年减少129家,其中民营企业中的私人企业减少124家。
我国提取物出口产业集中度低,如图7、8所示,出口主体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占有比例较少,但由于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实力雄厚、具有规模优势,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升12.23%和7.75%,而民营企业则稍显弱势,出口金额同比下跌11.79%。
从提取物出口企业排名来看,2016年前十出口企业为: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信行(珠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北京绿色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瑞宝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杭州惠远实业有限公司、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强企业出口额占提取物总出口额的23.77%。(来源: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