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2-12-04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医药信息平台 >> 平台新闻

增幅放缓不碍“暖冬”冲刺


全球经济下滑对我国的医药国际贸易虽有一定影响,但因为医药行业属刚性需求行业,所受影响有限。前三季度我国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稳步增长,中药商品作为西医药的替代补充医疗产品,在缓解医药费用大幅上涨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企业“内功基础”的提高,中药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将愈加稳健。
  2012年前三季度,中药商品进出口额24.3亿美元,同比增加10.53%。其中,出口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7.20%;进口额为6.3亿美元,同比增加21.32%。
  中药类大部分商品出口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幅。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依然是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8.55亿美元,同比增长6.07%;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5.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5 %,位居第二;中成药出口额为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保健品出口额1.59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传统市场优势依旧 出口增幅明显放缓
  日本、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韩国依然是传统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这5个市场的出口额占整个中药出口额的71.45%,其中,我国对中国香港和欧盟的出口增长放缓,对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出口增幅较为明显,分别达到25.76%、32.42%和21.81%,成为中药商品出口大幅增加的重要推动力。
  去年德国对我国的人参和部分提取物产品需求增加,所以我国对德国中药出口同比增长85%,由于今年来自德国的订单归于平稳,我国对德前三季度中药出口同比略降6.6%。
  因为全球经济增幅放缓和增长的不确定,我国中药对各个市场的出口增长整体放缓。
  前三季度我国提取物出口的传统市场仍保持稳定增长,部分新型市场(如拉美的墨西哥和东盟市场)需求同比有所下降。同时,前三季度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市场需求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但拉美和非洲的需求同比有大幅下降。另外受中国台湾对进口中药材实施管控措施的影响,前三季度大陆对中国台湾的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额仅为1997万美元,同比下降49%。另外,前三季度我国中成药出口同比增长17.84%,其中,欧盟在我国中成药出口中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6.47%下降到2.59%,内地对香港的中成药出口比重则不断上升。
  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2012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为出口主力军,出口家数为2022,出口金额为9.15亿美元,占比高达50.81%,其中集体企业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较快;三资企业出口家数为334,出口额为5.24亿美元,出口金额占比29.12%;国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仅19.97%。值得关注的是,在民营企业中,私人企业的出口量占九成以上。
大品类各具亮点 基本面总体回暖
  中成药:欧盟影响渐小,个别国家管理趋严
  2012年前三季度中成药对欧盟各国出口额为770万美元,同比下降37.61%,但出口受欧盟《传统草药药品指令》(以下称《指令》)影响逐步减小,个别国家管理趋于严格。中药制剂出口份额不断下降与原料类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境外注册、认证等各种贸易壁垒是制约中成药出口增速的重要原因,中成药走出国门的进程依然缓慢。
  2011年,我对欧出口中成药1332万美元,数量同比下降13.5%。但今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受欧盟指令影响的程度整体已经减弱,荷兰和罗马尼亚等市场基本平稳,德国的需求还有一定增长,只有英国对中成药出口的管理越来越趋于严格,前三季度,我国对英国的中成药出口额同比下降了77%,因为英国在我国对欧盟中成药出口市场比重中占比较大,所以对该国出口的大幅下滑,也带动了中成药对欧盟出口整体数据的下滑比例。
  植提物:出口受阻影响已去,行业标准日臻完善
  自今年4月19日至今,青岛、天津等地方海关因辣椒提取物出口产品税号归类问题,陆续对有关企业实行布控调查,致使各企业全线停产,出口停滞。涉及产品包括辣椒红色素、甜叶菊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及槲皮素等,其中以辣椒红色素为代表影响最大。
  编码归类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性,因为植物提取物产品涉及食品、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及医药中间体等多个行业,具有产品多、规格多、属性复杂等特点,故植物提取物产品在出口中涉及使用的海关编码比较多,部分产品的归类也很难界定。此次问题的发生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提高、产品成分及用途的改变,以及产业政策的变更,当前出口的产品与几年前的产品已有本质不同,所以在使用编码出口报关时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同一植提产品在不同海关申报所用出口编码不同,海关尚并未明确统一,并且不同编码出口退税不同,企业在出口该产品时使用不同海关编码,受到警告或查处。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简称“商会”)在得知情况后,立即采取行动,一方面深入企业,分析事件原委;另一方面联系有关部委,呈报情况,协调沟通。经过多方努力,9月19日,商会与海关总署关税司在石家庄召开辣椒提取物企业座谈会,最终对辣椒提取物出口受困问题给予圆满解决:辣椒提取物出口继续使用税则号13021990(退税率15%)报关,各地海关不再给予查处;同时,已受到查处的企业,将不予处罚。国家继续鼓励并支持辣椒提取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国际市场也对我国植物提取物敞开大门。植物提取物出口保持增长是必然趋势。
  企业品牌意识和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行业发展进入新的轨道。以前植提企业的特点是小、散、乱,缺乏行业优质规模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有晨光生物和桂林莱茵两家上市公司,形成以北京绿色金可、西安皓天为代表的,具有优质品牌产品和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产业先驱,也有浙江康恩贝制药集团这样的深入拓展植物提取物领域的多元化企业。目前,商会正推动植提行业形成植提产业联盟,推动植物提取物出口的持续增长,引领行业发展。
  由商会牵头的《植物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制订工作,各参与单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未来国际商务标准的推行实施,将提高植物提取物产品质量,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行业准入机制,加强行业企业自律,确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药材:价格波动趋稳,信息监测预警体系起效
  自2009年开始,国内中药材价格开始上涨,严重影响了中药材对外贸易。2011年,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20万吨,同比下降11.8%,是中药唯一出口量下滑的商品。中药材出口平均价格涨幅在33.6%。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价格平均涨幅回落到15.70%。去年出口价格涨幅超过80%的茯苓和半夏等产品今年前三季度的出口同比价格都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苁蓉出口价格更是下跌了48.85%。
  田七和人参出口价格依然继续保持上扬。田七的种植生长期一般为3年,2010年云南主产地大旱对田七的产量影响持续至今,而国内基本医药目录中的含有止血、散瘀功效的多种产品均含有田七成分,用量相当大。我国田七出口价格近两年一直持续保持上扬,而今年前三季度国外的需求量也达到了1679吨,同比增长89.96%。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人参出口价格为52860美元/吨,同比增长61.37%,出口量为1619吨,同比增长23.09%。我国人参出口价格持续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产品升级,将人参粗品加工为提取物,或开始经营有机产品,产品附加值增加后,不仅市场需求更趋旺盛,价格上涨后也能为客户所接受。二是国内人参品牌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以前人参主产地吉林省注册的人参品牌有30多个,但是每个品牌的产品产量不多,市场覆盖面较窄,尚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大品牌。2012年1月15日首家“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专卖店试营业,并实现了开门红。三是以内促外,从源头上拉高人参价格的政策初见成效。过去我国规定人参只能用于药品而不能用于食品,该政策限制了我国人参保健食品的开发。从今年3月1日起,吉林省实行了《人参管理新办法》,人参可直接作为食品饮料的原料应用于各种食品中,这为我国人参类保健食品的开发打开了一条广阔的新路。
  去年,商务部委托医保商会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市场运行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并开始运行,适时发布中药材运行信息。完善后的中药材运行监测体系可以及时传递准确的中药材产销信息及价格走势预测,既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有效整合涉及药材种植、加工、运输、贸易、制剂等各环节的中药材产业链,通过标准化管理与市场监控,提高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水平。
  保健品:出口价小幅上升,大健康红利暂未显现
  我国出口的保健品主要为鱼油、卵磷脂、蜂王浆等保健品原料,前三季度我国鱼油和鲜王浆等产品的出口价格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因大健康产业发展红利暂未显现,保健品出口态势整体基本趋于平稳。

上一篇:药材初加工现代化隐形商机
下一篇:前三季度我国中药进出口总体向好(上)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