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共监测市场品种计555个(本期年度监测报告中更新了部分品种的规格)。其中根茎类品种计186个,果实籽仁类品种计138个,全草类品种计51个,花类品种计24个,叶类品种计14个,树皮类品种计13个,藤木类品种计18个,树脂类品种计13个,菌藻类品种计14个,动物类品种计53个,矿物类品种计19个,其它加工类品种计12个。范围涵盖中药材各类品种,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都包含在监测范围之中。
与2011年同期价格相比:2012年月升价品种274个,占本期升价品种总量约49%;降价品种227个,占降价品种总量约41%;平价品种54个,占本期平价品种总量约10%。
由全部监测升降幅度分析可知:2012年,升价品种超过100%的品种只有6个,而升幅在51%~100%之间的品种39个;升幅5% ~50%品种多达204个。由此可见,在经历了2011药材熊市年以后,多数品种跌幅过半,市场需要一段调整期,这也早早为2012年奠定了基调,2012药市全年都以调整为主, 虽然年末,市场有小幅反弹的迹象,但也只能看作阶段性行情,市场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而从降价品种来看,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降幅超过100%品种缺失,降幅超过20%的品种却有73个,降幅在1%~20%之间的品种多达154个。从跌幅品种来分析,年末的反弹并没有带动所有的品种上行,跌幅品种数量仍然不少,说明当前市场的泡沫仍然没有根除,预计明年,药市的调整还将继续。
2012年部分热点品种分析
三七(120头) 近10年出现过两波涨幅超过100的上涨行情,第一次起涨行情在2004~2005年间,最高达到130元左右,2009年的中药材牛市行情中,催生了以三七、太子参为代表涨价品种,三七的最高价打破500元大关。2010年初,三七短时间内由200元突破了500元,随后暴跌至260元,结束了快速上涨的走势,在330~350元的区间内保持横盘震荡。 回顾2004年三七第一次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就是由于生产萎缩造成产量急剧下降,价格首次破百,随后的常年低价挫伤药农的种植积极性,而2009年的云南重旱,又是三七暴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下的高价对药农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三七生长周期较长的特点,2012年又是一个集中发展种植期,故预计该品种仍将处于高位。只是主产区当前的快速恢复生产,新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有可能会为2013年以后的三七行情埋下产大于需的隐患,希望产区和药农对此保持足够警惕。
红参(小抄) 2009年红参相对低估,其小抄货价格不超过50元每公斤,在2009~2011年的中药材牛市行情中,红参的价格快速涨至200元,市场需求逐步提高,红参的价格便再也没有大幅下滑过。2012年人参被允许药食同源以后,其市场需求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近两年人参的起挖量有限,当下又恰逢人参的销售热潮,其价格将会居高不下,而红参是人参的加工品,人参的市场需求量提高,红参的加工量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供需关系在未来将会进一步走俏,加上该品的种植条件极为苛刻,短期内产量难以成倍增加,后市红参行情将进一步看高。
八角茴香 前几年八角茴香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徘徊,2009年行情拔地而起,但在2011年行情便已夭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八角供求平衡的关系被打破。2010年八角供需关系开始略微倾斜,2011年八角茴香的市场价格就出现上涨乏力的迹象,加上去年广西和云南两主产区的丰产已使全国产量增幅达45%。可供应的货源量猛增,药商购买力度减弱,投资情绪悲观,少有市场走动,行情下滑。直到2012年12月上旬,行情基本走稳,12月下旬随着市场需求的拉动,行情小幅上涨3.1%,目前市场全干大红水烫果报价15元。总体来看今年八角茴香市场行情暗淡,尽管历史库存薄弱,但新货的上市量较近年均有大幅增多的迹象,庞大的库存已经给行情走高形成强大阻力。
元胡 2010年以前元胡行情一直处于20元以下的低价位,各产区药农种植该品的积极性不高,市场货源供给量较为平衡。随着2010年药市开始进入牛市行情,因当时元胡社会库存量较少,加之其具有用途广、用量大等特点,使其成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品种之一, 其行情也开始节节攀升,在2011年6月涨到了54元左右的历史高价。2011年元胡种植面积较2010年扩种了近1/3,但由于2012年国家对药材掺杂、使假整顿较为严厉,使得元胡的有限需求量增大,其行情再次出现上涨,在2012年10底至11初一度涨到56元的历史最高价。因时下元胡正值用季,预计其行情短期内仍将较为坚挺,据对各产区的监控发现,2012年元胡的并未出现较大面积扩种,长期来看,元胡的行情在2013年出现回调的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