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一口气拿下两项国家级科技项目,一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的“重庆道地药材白术良种选育及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另一项是工信部批准立项的“常用大宗药材白芷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
之所以能争取到国家专项资助,在华森制药董事长游洪涛看来,这与院士“助阵”不无关系——2014年8月,华森制药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及其科研团队,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1996年,华森制药从一个小药厂起步,如今成长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依靠的就是不断进行新药研发。”游洪涛认为,民营制药企业的软肋在创新,突破也在创新,所以尤其重视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发展,不仅每年以高于销售收入7%的资金投入研发项目,而且极其重视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
事实上,在2013年,华森制药就在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做准备,建成了3200平方米的科研场所,并配备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团队。2014年正式获批建站后,企业研发团队就与院士专家团队迅速展开深层次合作和交流互动。
尽管成立时间不算长,但院士专家工作站已经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上有了明显成效。
肖培根院士是中国药用植物及中药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在他和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华森制药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全面开展白术药材的种植,已建立优质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80亩,选出优良品种2个,白术种子质量控制研究已取得良好的成果。与此同时,白芷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也已初见成效,目前已建成5000亩规模的白芷规范化种植基地。
“通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些药材产量普遍提高20%以上,有效促进了种植农户增收致富。”游洪涛表示,药品产业链延伸至中药材源头,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保证方面更能做到万无一失。
据透露,目前,华森制药已启动对重庆地产中药材白芷、白术、白芍、桔梗等品种的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为打造本地中药优质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在药品原材料上严格把控,借助院士专家团队的科技创新力量,华森制药也在加快新药研发,目前在研新药40余个,已完成研究申报等待评审的新药共15个。
“如今,院士专家工作站有院士1名,专家及博士生导师6名,技术研究人员13名,他们都是宝贵的资源,今后在企业自主创新将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游洪涛说。(来源:中药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