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5-12-21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医药信息平台 >> 平台新闻

中药材产业铺就山区农民致富路

12月7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在万里之外的重庆酉阳大山深处默默生长了几十年的黄花蒿,因为屠呦呦的获奖,名声大振。

  青蒿、天麻、党参、玄参、黄连……近年来,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稳步增加,中药材已成为我市的一项重点产业,特别是为山区贫困农民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

  一个“天麻奇人”的致富路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在云阳县农坝镇海拔1809米的云峰山上,村民却忙着采挖一种“贵似黄金”的乌天麻。云峰村六社农民刘帮文说,种一亩乌天麻,能为他家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原本做药材批发生意的张成生几年前回到老家云峰山上,成立了渝峰农业公司,开始人工培育乌天麻。在全国中药材采购会上,他培植的“云阳乌天麻”曾卖出最高1.2万元/斤的天价,轰动国内业界。张成生因此被称为“天麻奇人”。

  如今,张成生牵头成立了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一分三统”(即分散野生培育,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直销)的经营办法,已建立起1.4万亩乌天麻种植基地,带动周边29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5100多元。

  一个村的脱贫主打产业

  “合作社无偿投入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我们都想种药材。”石柱下路镇黄山村双河组建卡贫困户陈益洪,去年加入了种药材脱贫的大军。

  陈益洪口中的合作社,是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在石柱18个乡镇发展中药材1万余亩,种植百合、前胡、紫菀、茯苓等10种中药材,带动数千农户种药增收,其中有贫困户1200户。

  “在家的贫困户,要么种药材,要么在加工厂务工,都把中药材作为脱贫的主打产业。”黄山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曹宗国说。

  一个传统产业的革新

  我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历来是“川药”集散地和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

  201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2.87万亩,现有中药种质资源5832种,占全国药用动、植物总数的48%;全国363种重点中药品种,我市有306种,占84%;中药材资源蕴藏量163万吨,仅次于川广云贵,在全国名列前茅。

  渝产金银花不仅产量高,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达7.79%,在全国含量是最高的,挥发油总量达23.35%,高于全国水平。渝产青蒿的青蒿素含量达10‰以上,较其它产地高5—7‰。目前,石柱黄连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是世界黄连“晴雨表”;全国木香出口地集中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产党参、玄参影响着60%的国内市场,南川玄参拥有价格话语权。

  据了解,我市已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市农业七大产业链建设之一,将建立200个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审定和认定中药材新品种20个,建成GAP认证的道地中药材基地10个以上。研发中成药或保健品大品种10-20个,培育全产链产值过10亿的中药材大品种5个,新培育种植龙头企业10-15家,建成10个中药材现代科技产业(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以上,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来源:中药材网)

上一篇:云南省将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下一篇:“十三五”重庆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200万亩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