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斩获诺奖,习近平致信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医药振兴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之际,第十八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选择“发展我省中医药产业”作为主题,无疑正逢其时。
会场上,政协委员们热情高涨,精彩观点层出不穷。他们都说了什么?为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哪些宝贵的建议?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带您听听,与您聊聊。
谢恬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依法加强县级中医院建设
现在,很多市级、县级中医院其实并不像中医院,没有中医特色,而是比较西化的,有些县级中医院已经改制改没有了,许多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因此,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依法加强县级中医院建设,并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建立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及中药房,从而为中医药惠及更多老百姓提供机构保证。
记者有话说
中医来源于民间,更要扎根于民间。关于中医是否有用的争论,在老百姓那里从来不是问题。
世世代代的经验告诉他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必定有其可用之处。然而,在基层很多地方,老百姓却看不上中医,或者看不上好中医。这种现象一方面削弱了中医的群众基础,降低了中医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让打着中医幌子的行骗者钻了空子,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中医的公信力。
2014年底调查数据显示,浙江县(市)级中医医院总负债达到22.60亿元,有13家县(市)中医医院占地不到10亩。可以说,浙江县级中医院在医院建设、人才引进、学科发展、临床科研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少问题。如何加强基层中医院建设,如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引入中医元素,值得深入研究。
张正煜台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会主委
观点:让传统中药炮制技术能够后继有人
中医毁于中药。什么意思呢?中医即使再好,药不行,你这个中医也是没用的。中药炮制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现在的情况是老药工后继无人,传统炮制法无法延续。屠呦呦能够提炼青蒿素,就是因为她在传统炮制方法中得到启发。能够让老药工有接班人,让这个传统技术能够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记者有话说
你是不是经常奇怪,为何古人用的方子往往三五副治愈,而现在的人用同样的方子三五十副也不能解决问题。
古人在制作药材时,从种植的时令、采摘的季节以及最后的炮制都自有一套体系,非常讲究。而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加上有些人为了利润,就顾不得这么多规矩了,不仅不分产地时令随意种植采摘,为了更多的产量甚至使用各种化学药剂,产量和产值是上来了,但中药的药效也受到极大影响。就算中医医术再过高明又有何用呢?
所以张委员说的中医毁于药并不是骇人听闻。规范中药的制作过程,能够让古人的炮制程序一直延续下去,是推进浙江省中医药产业的必要过程。
魏明湖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市委会主委、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
观点:中医药发展要抓住信息化大数据的机遇
我们不能把对中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古代的一种医学上。纵观中医的发展历史,在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都是和当时的科技发展相结合的。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是中医产生飞跃的好机会,也是中医现代化以及中医走向世界的好机遇。目前,国际上对中医的质疑,主要是认为中医没有规律性,无法用现代语言来表述,但是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来弥补。
记者有话说
谁说中医只存在于故纸堆中?记得有一位学西医的朋友曾跟记者说,买药一定要看使用说明书,越是写的密密麻麻的,越是好药。因为这说明这种药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所有的不良反应都在了,你再看中药的说明书,好多项目写的都是“不详”。这位朋友并不是在贬损中医,他只是从专业的角度说明了数据的重要。
“中药材有毒的都被禁用了,没毒的都用来做菜了”,这虽是句玩笑话,却道出了中医的无奈。缺乏临床试验数据,缺乏有效成分鉴定,在凡事都要靠数据说话的今天,中医的“经验主义”已然成了它发展的最大障碍。世界是平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创新发展,中医也不例外。
童禅福省文化馆馆员、省民政厅原副厅长
观点:整顿中药材市场审批制度给予民间医师更多支持
浙江是一个中药材生产的大省,而市场发达的浙江省却没有一家合法的中药材市场,整顿中药材市场审批制度迫在眉睫。另外,目前全省的民间中医师对外几乎都是职业助理医师,没有职称,和公立医院的中医师待遇不同。希望浙江省能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位置,非公立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能够享受同等待遇,省有关部门对成立“浙江省民间中医药协会”给予支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便老百姓看病。
记者有话说
中药材市场是中药贸易的主要流通领域,而目前浙江省居然没有合法的中药材市场,令人费解。没有审批和整顿制度,何来监管?中药材的安全性谁来保证?药农的生存状况谁来关心?这几个问题不解决,又何来中医药产业的大力推进呢?
民间中医药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治疗方式灵活,很多老百姓都很喜欢去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那看病。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些经验丰富、有祖传秘方的老中医很多无人接班。民间中医师因为没有正规职称,待遇和公立医院不同,中医药大学培育的优秀学生不肯下基层,这些民间瑰宝无人问津。
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是人才的培养,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话。如果能正视民间中医师的生存情况,给予有力支持,扶持民间优秀中医机构给予正规待遇,对于方便老百姓看病、对于宣传中医文化加强中医深入基层都是一件好事。(来源:康美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