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5月23日电(记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学家近期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中国57种中药植物含抗癌活性成分。这项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据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代绍兴博士介绍,传统中草药是发掘新颖抗癌药物的宝贵资源库。许多中药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例如长春花碱、紫杉醇、喜树碱等已经应用于西医。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脾癌、肝癌、儿童白血病等多种癌症。遗憾的是,传统中药中只有小部分被充分系统地研究过。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黄京飞课题组利用之前建立的抗肿瘤药物预测平台和预测方法,对中国传统中草药数据库中的2402种药用植物及其化合物的抗癌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和发掘。
“我们从中预测出5278个抗癌化合物,其中前246个化合物在60个细胞系测试实验中表现出超强的抗癌活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有3952个化合物和已经上市的抗癌药物具有高度的结构相似性。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利用活性富集方法鉴别出了57种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代绍兴表示,这些中药植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28个科和46个属,像人们熟知的绞股蓝、桔梗、三七、丹参、西洋参、夏枯草、百合等都榜上有名。
代绍兴提醒,本研究提出的抗癌中药是指该植物含有较多的抗癌活性物质,植物中其他化学物质是否含毒副作用还未可知,病人在选用时应谨慎。(来源:中药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