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6-07-25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医药信息平台 >> 平台新闻

剔除中药国际化“掣肘” 我国斥资推动标准化建设

长期以来,中医药因缺乏所谓的“标准”,争议不断。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衔接,才能打破国际化的困局,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标准”。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笔者获悉,国家拟投7.37亿元助推中药标准化项目建设,我国中药系列标准开始全面提升、完善。

  今年2月底,国务院则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明确提出了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争取在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方面取得突破。

  事实上,中国中药企业早已开始国际化旅途。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曾向记者表示,中药在国外面临着“一面市场巨大、一面又被贯名非药品”的尴尬身份。

  在京万红药业总经理刘文伟看来,中成药国际化进程举步维艰,存在三个原因:一是大多内服中成药治疗缺乏比较优势;二是中成药多为复方,很难做出标准化的分析体系,中药在评价标准上和西药不同步;三是欧美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突破贸易壁垒和比较优势外,中西医的标准体系问题尤为突出,刘文伟表示,希望从国际多中心的研究开始,破解数据和标准化难题,打开国际市场。

  国家投7.37亿元助推中药标准化建设

  7月19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上百家中药企业参与、权威中药相关科研院所支持的中药标准化项目在京启动。国家发改委将对该项目投入经费7.37亿元。根据项目规划,我国60种大品种中成药和100种临床常用中药饮片有望于2018年实现全程质控。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需求旺盛,但相关中药质量不但没有因此水涨船高,反而滑坡严重,亟须统一、科学、高质量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同时,现行中药质量标准一般是参照西药质量标准确定,这种通过个别有效成分判定质量状况的标准,对中药质控效果不佳,亟待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市场对中药需求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提升并完善中药质量标准,有利于国产中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更大发展。

  2015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申报工作,重点遴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收录的中成药大品种和临床最常用饮片,准备开展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工作。此外,该项目还将建设中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平台,实施中药优质产品信息定期公告机制等,以构建中药优质产品标准的长效机制,推动优质优价,推动中药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中药标准化的完善将令多方受益

  随着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相继出版,有效应对了技术壁垒,同时为中医药国际化战略“铺轨”。各国和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一些国家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沈远东表示,标准的完善,将从整体上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将因此受益。如中药质量近年来备受诟病,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之一。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非常多,从种子、种苗,到种植、采收、储藏和加工,整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质量。部分药材企业改变以往的采购模式,创建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全程监督控制药材质量。

  目前,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中医药行业内对标准意识还不强;标准化人才培养跟不上;中医药标准前期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还较薄弱;各国政策利益出发点不同、认同度不够等。

  中医药国际化,首先它要有标准化。标准化就像铁路轨道,国际化就像列车,只有铺好了轨道,列车才能驶向全世界,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源:中药材网)

上一篇:中药代茶饮不能随便喝 喝错有可能伤身
下一篇:超微粉碎机迈入发展高潮 受中药材等行业热捧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