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7-03-07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医药信息平台 >> 平台新闻

院士呼吁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优势

世卫组织统计表明,慢性病发病率与当地防治体系的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就具有特色优势。今年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提出了《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的建议,着力让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慢病防治体系逐步完善,慢病防治能力明显提升,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慢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以心血管病为例,患病率持续上升,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2.9亿,成为我国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

  2015年发表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指出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估计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及4.93亿糖尿病前期人群。北京协和医学院新近调查发现,85.6%的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病,57.0%的老年人至少有2种慢病,29.1%的老年人患有3种及以上慢病。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人民负担日渐加重,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已刻不容缓。

  吴以岭指出,从目前医疗行业的整体现状来看,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体系慢病防治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容乐观。中华中医药学会最近一项调研发现,在作为农村中医药“服务龙头”的县级中医院里,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只有41.6%,中医在县级中医院里反倒成了“少数派”,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这种状况应当尽快得到改善。

  习总书记在去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吴以岭呼吁,我们应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以贯彻《中医药法》为契机,更加充分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发挥中医药在我国慢病防治体系中的优势作用,为了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扭转目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状。

  为此,吴以岭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

  慢病防治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远离慢性疾病的威胁,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吸收、融合、汇通了儒家、道家、佛家、医家等各个养生派别理论,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很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养生问题。医家养生重视经络通畅,道家养生注重保精摄生,儒家养生推崇和谐修身,佛家养生提倡禅定明智,这些养生观点涉及人们生活中饮食、睡眠、运动、心理等方方面面。既往研究采撷医家、道家、佛家、儒家不同领域传统养生精华及代表性观点,提出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以此为指导构建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性服务体系,开发一系列针对性的养生项目和健康产品,要加强中华健康养生文化科普教育,倡导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的发病率,对健康人群的健康养生、亚健康状态调整以及慢病防治调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

  中医讲究“既病防变”,就是强调对疾病的早期防治以减轻病情的发展。在慢病高风险人群中推广应用中医药,实现早期防治和阻抑病情发展,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

  三、发挥中医药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

  慢病患者的急性期治疗是整个慢病防治体系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中医药在这一治疗环节中仍有其独到优势。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急性心梗无再流是介入治疗大血管开通后由于微血管病变心肌缺乏有效血流灌注,严重影响心梗患者愈后,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专家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配合服用中药通心络胶囊,取得的疗效比单纯服用西药高出20%,明显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及微循环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急性心梗患者24小时之内的急诊抢救费用高达数万元,加上通心络治疗的话每日费用仅增加十几元,却能将疗效提高20%,其效价比优势显而易见,因此在急性心血管病中也应加强中医药干预研究。

  四、应用中医药提升慢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可以减缓甚至治愈慢性病带来的多种损害,对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慢性病康复治疗领域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许多中医康复疗法包括传统体育康复法、气功康复法、自然疗养康复法、传统物理康复法、针灸康复法、按摩康复法等的疗效都行之有效,许多中药药物在加快慢病患者痊愈进程、提升康复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因此加强慢病康复治疗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进行辨证施调、辨证施护,对于提高慢病康复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应重视和加强中医药康复治疗服务。(来源:中药材网)

上一篇:两会聚焦 | 抓紧落实,莫让中医药法成“空法”
下一篇:亳州万吨冷库突发大火 白芍黄连等遭殃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