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7-08-0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医药信息平台 >> 平台新闻

中药材流通基地加速产销对接

7月19~20日,我国西部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集散地——甘肃省陇西县比往常更加热闹。全国中药材种植、收购大鳄及中小种植、加工客商聚集于此,参加“第三届中国中药材物流大会”。会议期间,天士力集团的陇西中天中药材物流基地、民生药业集团的豫西中药材物流基地在大会上首次亮相。

  2014年12月,商务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形成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大宗中药材与贵细、毒麻限剧中药材实现集中仓储。之后,该意见在全国迅速实施,目前已有29家中药材物流仓储基地通过审评挂牌,集中仓储总面积达到121.3万平方米,总计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建立物流基地或提出建设申请的省、市、区已达22个,一张以现代物流为基础的中药材集中仓储流通的大网正在形成。

  1、企业参与 放手一搏

  “目前,参与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的主要以中药大企业为主,热情较高。”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杨世海说。在他看来,建立中药材物流仓储基地与当下中药企业的诉求不谋而合。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温再兴指出,长期以来,中药材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物流方式原始,“小、散、乱”居多;包装无标识、无规范、无包装;加工环节马路暴晒、硫黄熏蒸;民房储存、掺杂使假,不能实现全程追溯;养护则主要采取硫黄熏蒸防止发霉、生虫。这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持续提升药品质量的节奏极不合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抽查合格率仅为64%。2014年以后国家总局加大了抽检力度,2015年抽检达到6万批次,2016年药材及饮片的合格率上升到77%。由于质量问题突出,近两年国家总局对中药材及饮片监管持续升级,特别是加大了飞行检查力度和频次。今年截至7月9日,国家总局共计发布了10次,涉及38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公告,对中药材及饮片行业产生较大威慑力。

  “中药材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中药行业的痛点。”杨世海说,从去年开始,不少中药企业调高了中药材采购标准,不惜高价购买质量好的中药材,以保证检查过关。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则开始在中药材源头布局,自己掌控种植、采收和加工,中药材自产自用,而建立中药材物流仓储基地正好满足企业的诉求。

  按照2016年5月商务部发布的《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药材物流基地应具备四大服务功能:一是仓储管理与专业养护,具有中药材专业仓库,建立统一的出入库及在库管理制度,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中药材在库养护;二是质量检验与流通追溯,按照药典要求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检验,并按照相关标准赋予统一的流通追溯编码;三是初加工与包装服务,初加工的重点是提供规范的中药材干燥服务,包装的重点是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及中药材特点的包装方式;四是销售与融资服务,中药材物流基地与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性中药材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与相关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为中药材担保融资提供存货监管服务。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会长沈绍基介绍,建成的物流基地目标是整合道地药材产区的初加工、包装与存储,实现药材大部分集中仓储,可追溯赋码,集中流通。

  记者在已经建成的29家中药材物流基地运营商名单中发现了许多大企业的身影:九州通已经建成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甘肃兰州、甘肃岷县、新疆乌鲁木齐5个物流基地,天士力集团、振动集团、陕药集团、浙江英特都加入了物流基地建设行列。有业界人士表示,建设物流基地的核心是规范化仓储,而建立仓储库房属于重资产,企业一般都会三思而后行。对于已经建设物流基地的企业来说,未来无疑是准备在中药材源头上放手一搏,“有的企业近期还在拿地,就是为了建物流基地而跑马圈地。”该业界人士说。

  2

  新旧更替 药市没落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提供的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进程一览表显示,目前除了已经建成的29个物流基地以外,还有14个基地提请申报等待审评。而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2部委《关于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要达到70%。以中药材主产地为目标在全国规划和建设90个左右物流基地,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到今年年底有望实现数量目标过半。

  “建立物流基地,实现集中仓储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药材领域的顽疾,但是除了大企业,中小药材经营企业何去何从?”李林是一家第三方检验公司的负责人,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李林的客户主要是中小型中药材经营企业,近两年他的生意不错,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药材经营者主动进行药材质量检验,以免被生产企业退回,丢掉订单。“业界估算,去年中药材被生产企业退回率达40%以上。现在药材经营企业都开始重视检验,如果自己检测不合格就退回农户,不会等着被生产企业退回。”

  然而,迅速推进的物流基地让李林惴惴不安,原因是物流基地建成后会强势整合周边药材经营企业进驻基地,而且基地有配套的购销平台和检验服务。与此同时,在全国存在多年的药材市场却日渐没落,经营惨淡,吸引的客商越来越少,不进驻物流基地的药材经营企业前景堪忧。

  1996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全国设立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其中有3个药市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药材交流交易会,参加人数众多,交易火爆。然而,随着药材市场屡屡曝光的制假贩假问题,生产企业开始从药材市场采购转移到产地采购,打造从产地到车间的安全供应链。

  李林说,药材交易市场的没落大约开始于2013年。主要原因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沟通越来越快,信息不对称性减弱,一些大企业在药品质量标准持续提升、监管升级的背景下,直接到产地采购。还有一些企业则接管了药市,建立了网上购销平台,成为药材购销主体。以亳州为例,康美药业收购了亳州药市,建立了康美药城,要求老药市的商户集体搬迁至新药城,但至今也未搬迁完成。而由于人气持续低迷,亳州老药市如今也难现昔日辉煌,逐渐成为小商品批发地。

  杨世海认为,全国药材市场的没落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结局。对中药材进行质量管控,必须实现流通闭环,即规范化种植、采收、入库、流通、生产一条龙,而原来的药材市场恰恰是流通链条的前端开口,形不成闭环,因此无法保障源头药材质量。

  3

  重构市场 路还很长

  大会期间,来自全国的中药材经营者面对物流基地建设趋势,观望、彷徨情绪明显。有的药材经营者直接在会上喊出了“直供生产企业,拒绝中间商”的口号。据了解,药材经营者进驻物流基地后,基地会收取一部分仓储、检验等管理费用,有的基地会把这些费用打到销售返点中。

  来自陕西汉中的种植大户段国权多年苦心研究中药材种植,目前他种植的药材已经远销海外。不愁药材销路的他,此次陇西之行纯属考察。“我的药材不愁卖,而且也获得了外商的认可,质量没得说,我也有自己的库房,我为什么要进驻物流基地呢?”他说。

  事实上,已经建成的物流基地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药材商户入驻少,药材仓储量低。据业界估算,我国每年的中药材流通量大约为2000万吨左右,而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29个物流基地的药材仓储量仅为106.7万多吨,此前,9个实验基地在第一个采收季总共只储存近5000吨药材,而按照仓储面积,实际应当储存至少20万吨以上药材,说明物流基地在药材经营者中的吸引力还不足够大。而按照商务部部署,到2020年,我国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200种大宗药材与贵细的药材、毒麻限剧药材,共计236种(产量占全国药材总量的80%)和每个主产地药材,扣除鲜销部分、种植基地直接处理的部分、当季加工当季销售部分之外,约70%实现集中仓储。当前物流基地实际经营情况距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沈绍基强调,进行物流基地建设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即熟悉中药材情况,掌握政策与标准,有一定实力与执行力,能够自行编制建设方案、并经专家论证或评审。他表示,目前开展建设的38个基地涉及的32家企业中,有上市公司5家、非上市公司27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4家,药品流通企业7家,其他企业11家。“有的企业只是为了拿一个基地的‘牌子’,申报时很积极,等方案通过或拿到‘牌子’后,行动就慢下来了,要么是缺资金,要么是硬件设施迟迟不到位,要么是缺乏业务渠道与专业人才,业务上不来。我在此奉劝企业特别是业外资本,中药材是一个很专业的行业,涉足相关行业一定要慎重。”沈绍基说。

  对于物流基地的定位,沈绍基认为,根据商务部下发的《指引》中明确,中药材物流基地是在中药材主销区或主产区建设的,为广大药农(或商户)、合作社和相关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的场所。物流基地有望成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转型、扩大和升级版,同时根据《中国药典》、GMP的相关规定,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与饮片生产是供应链上下游关系,随着物流基地对产地初加工进行集中管控,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产地初加工有望向饮片加工过渡。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中药材的价值被重新发现,而流通体制改革正是破解购销环节不规范的关键枢纽。未来,我国中药材领域一定会出现大鳄级企业,集中规范化流通也是大势所趋。”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说。(来源:中药材网)

上一篇:服用中药保健品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下一篇:未来中医馆+互联网 该如何去做?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