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中药材产业呈现种植基地面积大幅增加、种植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经营模式丰富多样、企业带动逐渐增强、产业集群日益凸显、市场体系逐渐完备的良好态势。健康产业中药材发展快速,2016年昆明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4.5万亩,中药材产值163.8亿元,中药材农业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8%,加工产值151.2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上半年,完成中药材种植15.2万亩,实现加工产值91.04亿元。昆明中药材产业进入“快车道”。
日前,在昆明市召开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中药材产业专家、企业和合作社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展开研讨,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昆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发展中也存在统筹规划滞后、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协调、中药材骨干品种少、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少、产区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加强统筹规划,提升药材质量建设,是重中之重。在专家看来,“中药材重在管理,管理得好是药,管理得不好是草。”据介绍,中药材产业目前在昆明禄劝县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这时候更加要把好品种质量关,把好苗木移栽关,把好种植管理关。建议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加大对产地的科技支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对原产地加强种苗培育、管理的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要立足各县区的中药材资源优势、特点、统筹规划,在各县区分别主抓几种优势中药材品种,打造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紧盯优势品种持续推广发展,让每个农户都能上手,从整体上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把中药材产业链拉深拉长。
近年来,不断有大型医药企业加入昆明中药材产业,这说明昆明中药材品质优良,有发展潜力。要大力培养、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借助龙头企业实现种植规模化、品质标准化、产区品牌化。不过,中药材产业发展速度虽快,但行业本身也存在市场、技术、自然因素等风险。因此,亦有专家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中药材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平台分析中药材资源、市场供求等情况,帮助政府统筹规划安排产业发展,助力企业寻找商机,调整发展方向。
对于昆明市中药材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昆明市要实现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产值增长10%,加工业产业增长10%。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托全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人才、科技、市场、资本和产业集群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昆明道地药材、特色药材、药食两用药材为重点,努力培育重点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提升加工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科技支撑力,加快推进昆明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此外,亦有专家提到,要通过抓资源保护,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抓种苗培育,为产业原料基地提供支持;抓基地建设,为加工提供优质原料;抓龙头培育,为产业发展培育主体;抓品牌建设,为产业扩大影响;抓科技服务,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构建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来源: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