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7-12-22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医药信息平台 >> 平台新闻

中药制造业应大胆尝试 对接新装备技术

当前,中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大问题是传统的生产力向先进、领先的生产力转化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基础、产能规模、装备技术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但是中药制造业却并未全部摆脱“傻大黑粗”的传统形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药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不现代”,中药现代剂型未形成主流,难以对接新装备技术;另一方面是中药制造标准化还有待完善,缺乏与现代制造的对接口。

  笔者曾参观多家中药制造企业。其中,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生产车间,自动化水平已经接近或比肩化药制造工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企业还形不成中药制造先进生产力的“大气候”。事实上,这些企业在通往现代制造的路上备受磨砺。笔者看到,其现代化车间中有大量的非标准设备,其工艺流程、生产运行参数都是其自行开发、设计,一些国际先进设备只能嫁接于生产线某一环节,相对于化药生产的“全球一体化”,中药制造业无经验可循,一切都需自行摸索。

  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整体工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2.0版,与全球最先进的德国4.0版智能工厂相距甚远。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制造赶上了好时代,《中国制造2025》作出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使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而对于中药制造业来说,党的十九大已经吹响了向先进、领先生产力转型进军的号角,同时,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中药大有作为。

  笔者认为,中药制造业应抓住一切机遇迎头赶上,不论是利用互联网解决信息化问题,还是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解决标准化流程问题,中药企业都应大胆尝试、勇于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九大报告中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庄严承诺,如果中药制造业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先进制造“质”的飞跃,将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原标题:中药智能制造也需“辨证施药”

(来源:医药网)

上一篇:75.5亿元助消化药市场 中成药唱主角
下一篇:中药制造业如何搭乘“智能制造”列车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