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据上交所官网消息,同意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科导)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这是继美迪西后第二家登陆科创板的CRO企业,也是四川省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根据招股书披露,成都先导此次登陆科创板选用的是五套上市标准中的第一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此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拟募资6.6亿元,主要用于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建设项目,以及新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
据了解,成都先导成立于2012年,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JIN LI(李进)博士归国后携国内外多位生物、化学等领域专家共同创建,公司设立至今一直围绕着DNA编码化合物库(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简称DEL)技术进行研究,专注于原创新药的早期链段研发??苗头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公司坐落于四川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拥有近2万平米的研发基地,合作客户包括辉瑞、强生、默沙东、赛诺菲、武田制药、扬子江药业、天士力集团、先声药业等。
根据成都先导的招股书,其核心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可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产生海量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成都先导依托其领先的 DEL 技术,及相关配套的药物设计、筛选和优化平台,可为合作伙伴提供早期药物发现与化合物合成阶段的技术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成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先导库。具体业务包括:DEL筛选服务、DEL库定制服务、化学合成服务、新药研发项目转让等。
具体而言,DEL筛选服务主要是公司基于先导库内的海量小分子实体,可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指定生物靶点的DEL筛选以获得服务收入。然后,在筛选结果中被证明具有功能活性的药物结构 IP,客户将有权选择有偿受让。之后,公司还将有一定几率在客户针对该药物进行后续研发的多个阶段陆续产生里程碑收入乃至药物销售分成。
DEL库定制服务主要是公司为全球大型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提供定制化DNA编码化合物库设计及合成服务,该类型服务执行周期约为2-4年。
化学合成服务主要是公司在提供DEL筛选和DEL库定制服务过程中,衍生出的某些指定化合物或核酸的合成与修饰服务。
新药研发项目转让业务则是由于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在与客户筛选项目不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高潜力、高价值的靶点进行自主新药的发现和后续临床开发,并在药物开发的不同阶段转让给合作伙伴,从而获得新药项目转让收入,包括首付、里程碑收入和收益分成。招股书显示,目前成都先导在研新药项目20余项,其中已有1项进入临床I期、2项处于临床前候选药物阶段、2项处于先导化合物优化阶段。
以上业务也构成了成都先导的营收来源,根据招股书,成都先导2016年-2019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43万、5322万、1.51亿、5075万,净利润分别为-2297万、-2308万、4496万、4442万。其中,DEL筛选和DEL库定制上是成都先导的核心业务收入,2016-2018年,DEL筛选的收入分别为776.91万元、4,169.24万元和7,901.90万元,2017-2018年DEL定制库的收入分别为256.24万元和4,865.12万元。
成都先导开展的业务也使得其不同于常规CRO类企业,由于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具备药物结构知识产权,在一定条件下,公司公司自主选择靶点立项进行DEL化合物库筛选、临床前乃至临床阶段的开发,在药物开发到某一特定阶段时转让给合作伙伴(全部/部分权益),通过灵活的合作模式展开后续开发和共享药物开发成果带来的收益。
对于未来发展,成都先导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对核心的DEL技术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未来3-5年公司计划一方面加大营销服务资源的投入以强化DEL筛选、DEL库定制的业务承揽能力,同时在相关技术服务领域展开探索,搭建涵盖系列临床前CRO研究服务的一体化、全流程服务平台,拓宽技术服务的范围。与此同时,将加大对新药研发创制的投入,搭建技术服务和自主新药研发并行发展的业务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