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领域。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医药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吸引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促进生物医药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基础,形成了一批以成都生研所、远大蜀阳、成都蓉生、地奥、恩威、华神等企业为龙头的知名企业和以血液制品、胸腺肽、血浆分离器等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以生猪内脏为原料的生化药品以及具有知名品牌的现代中药。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和《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规划》的精神,“十一五”期间及以后,四川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艾滋病、禽流感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积极发展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疗效的生物创新药物、小分子药物、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材料,生物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设备、器械等。
重点项目有:
成都生研所在研19个项目,涵盖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重组类细胞因子、疫苗和治疗用抗体、诊断试剂。该所与美国PAFH公司合作在未来15-20年间平均年固定采购乙脑疫苗5000万人份,此项合作标志着我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疫苗产品将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该产品已出口韩国、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去年10月该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唯一,世界第三个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制品正式获准上市。
成都恩威制药公司耗时18年的抗艾滋病中成药“乾坤宁”获得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批件,进行临床研究。
南格尔生物医学去年9月取得国家一次性使用自体血采输器注册证,并开始批量生产。
四川光大制药中成药抗病毒颗粒经与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多年研究对抗禽流感取得重大突破,已获得临床研究批件。
主要措施有:
一、应用高新生物技术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优化升级
建立以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为依托的新药研发公共平台,主要发展生物芯片、蛋白质组学等大规模新药筛选技术,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手段,推动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制阶段向仿创结合、自主创新阶段过渡。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进行医药发酵的工业菌种改良和工艺流程优化,提高产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产生效益。
建设两个平台:一是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平台,以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等为核心,重点开展生物医学材料及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控释系统以及产品安全性评价体系等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建立国内领先的试验评价和标准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建立国内领先的试验评价和标准研究公用平台。
二是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发平台,以四川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省脐血干细胞库等为核心。重点开展结构类组织工程产品开发、实体器官工程化组织的构建与再生、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治疗等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示范,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
二、加快发展新一代生物技术药物
紧跟世界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重组药物和预防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以及疾病诊断防疫用的PCR、生物芯片等体外生物诊断检测新产品;重点开发长效、口服、肺部给药等新型生物制剂,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产品的更新换代,抢占市场高端领域。
三、提高产业化水平
重点突破高密度发酵、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蛋白质纯化等关键技术,发展在线检测装置的大型分离柱,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专用分离设备,高效分离介质、生物反应器和自控系统及配套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提升下游产业化技术水平,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形成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建立生物医药安全的检测、监测、评价管理体系,提高生物医药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医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