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在中国至少有5000万人的健康正在受到糖尿病的威胁,这个数字仅次于印度,排名世界第二,并且仍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在未来几年内,糖尿病将成为我国排名第二的疾病负担。
因为医学界专家已经指出,不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可避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而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胰岛素制剂市场发展很快。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胰岛素量为上百公斤,
中国胰岛素销售额约20亿人民币(按零售价算),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中国在2007年会有75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胰岛素市场供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2005年一季度仅天津口岸进口胰岛素制剂(即含有胰岛素的药品)23.2吨,价值2519万美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61%和84.6%。
生物制药:最后一块垄断阴影
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我国胰岛素市场容量正在不断扩大,很多外国胰岛素生产企业都非常看好在中国的商机。另外,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生活、医疗水平的改善,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放弃在国际上已经几乎被淘汰的动物胰岛素,转向治疗效果更好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因此,中国的人胰岛素市场成了诸多外企竞争的核心地带。在这个市场上,礼来,诺和诺德,安万特三家外企占领了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特别是礼来和诺和诺德,更可谓针锋相对。早在1993年诺和诺德就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人胰岛素诺和灵,2002底推出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作为竞争对手的美国礼来也不甘落后,在1997年向中国市场推出了运用人工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人胰岛素优泌林(humulin),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humalog)也相继进入了中国。而另一巨头安万特也凭借其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打入了中国市场。
从2003年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诺和诺德胰岛素在我国销售7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医院销售3.8亿元人民币,占人胰岛素市场82%份额。礼来在医院销售8000万人民币,占17.5%市场份额,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人胰岛素市场主要由跨国公司所控制,两家国外公司就占据99.5%的市场份额。
其实近些年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绝大多数领域中,本土企业已经逐渐打破了外商对市场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目前只有胰岛素市场,是我国生物制药领域唯一一个还处于外商垄断中的行业。
由于垄断,我国胰岛素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歧视现象,例如一款进口高端胰岛素产品在我国的售价将近300元人民币,而在印度市场上却只折合80元人民币,即使是在欧洲市场上,这款药物的售价也低于在中国市场的售价。
由于垄断,市场上缺乏竞争活力,垄断厂商占有绝对的市场地位,不用作很多公益教育活动来增强公众好感以用于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国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公益教育活动比较缺乏,从而造成患者的治疗意识很差。据了解,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还不知道自己得了病,有些患者知道自己得病但却没有及时开始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观念问题而拒绝采取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外商对市场的控制使得我国患者非常被动,无论在公益教育,药物价格等方面都没有享受到合理的待遇,这使得很多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更好的药品,而去选择疗效较差的其他替代药品,而从一个侧面造成了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现状。其实长久以来,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一直在期待本土品牌能够打破市场上的外商垄断,渴望着市场上能够出现更多种可以选择的产品,从而不必受到垄断市场僵化的市场格局的压制,能够真正购买到性价比合理的药品,得到更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