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生死”命悬一线。对于国资委来说,是让国药继续留存还是整合到其它的央企,将是一个摆在眼前的新难题。一方面,国药资产规模依然还徘徊在前三名之外,而国资委的规定是:如果10月前央企进不了行业前三名,将会被整合。
一方面,国药又是央企中唯一一家专业的医药集团,曾多次担负着国家应急重任。
戴“紧箍”不进前三难逃整合
三年前,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曾放话给190余家中央企业的掌门人,如果三年不能进入行业前三名,国资委就要给这些企业另外“找婆家”。
在今年1月举行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再次强调把央企整合作为2007年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并把今年10月作为央企划定的三年大限截止期。届时,没有做到行业前三名的央企将会被国资委从大名单中抹去。
李荣融的这一席话,让包括中国医药集团(简称国药)在内的100多家央企掌门人如坐针毡。因为按照目前的资产规模,国药不仅没有排进医药行业前三名,甚至也没有排进同行业的央企前三名。
在医药领域里,去年,作为医药类央企整合的主导者,华润集团通过重组华源集团,获得了大量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之后,华润又主导了三九医药集团的重组,使得华润的医药体系进一步扩张。
随着华润对华源、三九集团的整合,有关国药也将被华润整合的传闻四起。
红线模糊“前三”概念有待明确
对于未进前三、面临被整合危机的说法,5月25日,国药集团企划部主任朱京津自信满满地表示:“我们是行业第一,在医药界真正拥有话语权,国资委应该不会动我们。”
朱京津这样阐释“行业第一”的内涵:国药集团拥有专业而庞大的全国性商业和物流网络,连续多年在医药商业领域销售额排名第一,而且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在业界拥有高度话语权和号召力。“我们不担心被别人并购,我们的路走得很稳,而且我们是唯一专业的医药集团。”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也对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他介绍,2006年医药商业企业排名中,国药集团销售额名列榜首,而且是为数不多的净利润能到1%以上的企业之一,其他企业都只有0.6%左右。国药集团是医药商业的龙头,国家应该不会把其并入华润。
不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5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国资委没有对行业“前三”这一概念给予公开的发布,并且没有明确是按资产规模还是按销售收入指标来排座次。当然,专门对企业进行统计和评价的国资委统计评价局自有一套专门的统计评价系统,采取“全面评价办法”,一般会考虑销售额、资产规模、利润率等多项指标,重在衡量综合实力。
朱京津透露,截至目前,国药的资产规模为160亿元。不过,目前在医药行业中,除了华润资产规模最大外,华源集团、三九集团的资产均超过200亿元以上。另外,央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主业中包含医药产业)资产也超过200亿元。显然,按此指标来评价,国药尚未挤入行业前三名(华源、三九不计入华润)。“国药集团是否能进入前三要看国资委具体的评价指标。”于明德如是表述。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