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7-10-11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争议声中新法案为FDA助威 药品或更安全

近日,FDA的药品安全性问题接连遭到学术刊物炮轰,而美国国会新近批准的一项新法案,有望为FDA解决这一难题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998年~2005年间FDA收到的药物相关严重损害和死亡报告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这可能会推动华盛顿改革联邦政府对处方药的监测。   《内科学档案》:喜忧参半报告多   该研究的作者在近期出版的《内科学档案》上称,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急剧上升,反映了政府对药物批准前和上市后监测的许多问题。宾夕法尼亚州药品安全与政策资深科学家ThomasJ.Moore指出,“这表明医疗保健系统正在退步或恶化。我们正在忽略用药安全。” FDA同意ThomasJ.Moore教授的观点,认为这可能揭示了医生、医院和其他保健部门等诸多医疗保健系统缺乏药品管理能力。   据悉,FDA每年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数量从1998年的34,966例跃升至2005年的89,842例。致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数量增长了近3倍,从1998年的5519例增至2005年的15,107例。文章写道:“在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增长速度是同期门诊处方量增长的4倍,后者从27亿份增加到38亿份处方。”   出乎意料的是,因安全问题而退市的药物仅仅是所有报告事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避免这些数据分析导致偏差,研究人员在他们的分析报告中特别扣除了退市药物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死亡报告最多的药物以止痛药和免疫调节剂的比例较高,死亡和严重非致死性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麻醉剂羟考酮和芬太尼,这两种药同属阿片类止痛药。   虽然Moore认为“我们没有管理好这些常见药物”,FDA却认为,不良事件报告增加未必是一件坏事,“提交给我们的报告越多,我们就有更多的资料评估药物上市后的安全性。”FDA发言人JulieZawisza女士解释道,“这表明药物安全监控系统运作得更好了,不过这还有待检验。”由于未强制医生向药物安全监控系统报告药物副作用,该系统收到的报告约为药物所有副作用的10%,要从该系统数据得出可靠结论目前还比较困难。   在过去,来自医生和制药公司不良反应报告不足一直是个问题。在这项研究中,不良反应报告的增长多数源于制药公司的报告,且报告中的主要副作用尚未见于药品标签。论文作者无法解释在过去7年间,这一现象究竟是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增加,还是因为药厂报告比以前更为主动积极所致。(张靖)   早在1年多以前,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曾呼吁“FDA培植安全性文化”,但FDA却因频发安全性丑闻而备受争议,不久前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仍就安全性问题对FDA进行强烈抨击。 安全为要   药品安全条款是这项法案的中心内容。如果该法案能获通过,FDA将拥有种种新权力,包括要求制药企业监测已上市药物潜在的安全问题,审查或要求改变药物的使用说明或标签。此外,制药公司还将被要求登记输入所有临床试验数据,进入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管理的数据库。   除了建立一个全新的电脑系统以发掘药品风险外,法案将进一步增强FDA的执法权力,要求私营和公共机构披露更多的临床研究成果以及FDA决策过程,采取措施减少FDA对有经济利益冲突的外部顾问的依赖,审核制药公司的广告。   法案将增加制药行业缴纳的审核费用,FDA可利用这些资金对提交审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评审。在从今年10月1日开始的2008财政年度里,制药公司支付的审核费用总额将接近3.93亿美元,比目前的水平高出大约8700万美元。今后5年里,制药公司将再支付2.25亿美元,用于FDA监测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若美国国会为此拨款,制药公司所付金额可望减少。   法案还包括了一份FDA和制药行业签订的协议,制药公司将为FDA提供资金,用于FDA审核企业自愿提交的药品电视广告。   报告真伪难辨   根据国会通过的上述法案,FDA将建立一套新的电脑监控系统,检查药店以及药品的保险纪录,计划到2010年建立起一个拥有2500万名病人资料的数据库,2012年数据库中的病人数将扩大到1亿。   此外,数据库还有其他作用,比如对服用新老药物的病人进行比较,若服用新药的病人因某种疾病而开始频繁光顾医院急诊室,那么就有迹象表明,这种新药可能有问题。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原因的影响,比如新药被用于年龄更大、病情更严重的病人,或新药的使用可能属于标签外用药。在这种情况下,FDA可以要求制药公司对上市后新药开展后续研究(包括临床试验)。   一旦发现或高度怀疑某一新药可能有问题,根据这项法案,FDA可以要求制药公司更改药品标签,警示医生和病人。不遵守规定的制药公司将遭到处罚,罚金可能高达1000万美元。   一些私营企业和学术中心已经在利用这种数据库。据“i3药品安全公司”(保险业巨头联合健康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的高级研究员ArnoldChan透露,FDA和制药公司已经在利用该公司建立的系统,核对它们所接收到的各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真实性。“i3药品安全公司”的数据库于2005年启动,目前已纪录了约1500万名病人的资料,正用于新药上市后前3年的研究。   然而,要识别真实的药品安全问题和虚假报警,这是FDA将要面临的一大挑战。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有些潜在的威胁后来被证明是不成立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损害FDA的信誉。   对于新数据库的使用,FDA批评人士BrucePsaty有不同见解,在药品获批上市之前,FDA的官员们可利用数据库跟踪有限试验中出现的“蛛丝马迹”,比如审批前试验提示,新药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则可能意味着,病人长期服用该药后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他指出,重视动物研究和审批前临床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高质量的上市后研究,这是确保药品安全的重要一环。(2007-10-11)

上一篇:药品换装大限来临 亚洲制药集团转移营销重心
下一篇:医药研发外包(CRO)全球市场潜力巨大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