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07-10-15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展会动态

医药行业:看好医改受益及加速成长公司

行业运行稳中有升   2007年以来,医药制造业工业产值保持平稳增长。1-7月,医药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24.49亿元,同比增长23.47%,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低迷后,创下两年来的新高,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19个百分点。但从基本面来看,医药行业目前仍处于寒冬后的调整回暖时期,并无太大惊喜。在投资主线不甚清晰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仍将是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强大因素,此外,寻找一些主营收入显著增长以及有望在整合中受益的公司,也是投资思路。   纵观上半年的行业运行情况,我们发现,处于变革时期的医药市场仍然保持了良好的产销衔接能力。药品的销售主要通过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实现,其中,各级医院与零售渠道药品销售的占比约为4:1。随着医改方案的出台和医疗市场整顿的进行,未来医院终端市场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但增长率可能逐渐下降。此外,医院渠道药品销售占总体医药销售的份额将有所下降。医院终端市场将不断向大型企业集中。而对于零售终端,2006年药店销售占到药品总销售份额的20.87%,预计未来零售份额仍将不断上升。   从各子行业的产值来看,医药制造业的生产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依旧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以及中成药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其中,工业总产值占比最大的子行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1-7月同比增长最快,其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023.39亿元,同比增长23.0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27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开始趋缓,2007年1-7月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9.04亿元,同比增长32.19%,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3.69个百分点,增速不及今年年初。行业生产增速下降的子行业只有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其前7月累计工业总产值为302.29亿元,同比增长24.37%,较去年同期增速略下降1.01个百分点。   上半年化学原料药子行业的利润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原料药VC、VB2、VE和青霉素工业盐的涨价。相信在四季度,原料药涨价会为生产企业,尤其是特色原料药的生产企业带来更明显的利润体现。此外,2006年,化学制剂药受降价及打击商业贿赂等政策影响,一度出现利润的大幅下滑。今年以来,制剂药逐渐走出了低谷,利润明显反弹。   变革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经历了政策的震荡与洗礼,医药行业已经走出低谷,迈向寻求新发展的道路。虽然医疗体系中深层次的矛盾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但政府投入偏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用药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新药审批工作的完善等问题将会不同程度地得以缓解。医改仍将成为医药行业的最重要“催化剂”。   随着医改的加速,社区医疗合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发展,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各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上的运作方式都面临重大调整,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就整个行业而言,四季度仍处于逐渐调整、转型的时期,且目前的估值并无优势。此外,医药企业将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及环保压力,因此基本面难有大程度的提升,我们认为四季度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值态势。因此,我们对于医药板块四季度的投资策略可以归纳为:在整体板块难现拐点的情况下,寻找存在亮点的公司。   我们认为,随着零售终端市场的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OTC行业的景气度将进一步提高,因此生产常见病用药的化学制药及品牌中药公司将从中受益,例如同仁堂、千金药业、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天士力、江中药业。同时,随着医保覆盖面的加大以及农村医疗投入的增加,化学制药子行业中的大型普药生产企业也将迎来销售的增长,例如双鹤药业、白云山。在国家重点发展生物制品,提高生物药比重的政策引导下,生物制药子行业也将焕发新的活力,重点公司包括科华生物、华兰生物、天坛生物、通化东宝。此外,原料药子行业得益于药品涨价,在上半年有较好的表现。但由于原料药价格易受产量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波动性比较大,能否在四季度以至未来一年保持良好的态势仍需密切观察。(2007-10-15)

上一篇:一半药企产能被闲置 扩大仿制药出口成良方
下一篇:医药企业用迂回营销战术也“出彩”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